我家的“一家两制”

标签:
美食 |
分类: 散文 |
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将我与老伴困在京城女儿处一个多月。没想到因祸得福,我们一家三口过了一个多月的团圆日子。自从女儿上大学到参加工作,到家也就是三五天,顶多一个礼拜,而且也不肯老老实实在家待着,整天跑出去与一帮小姐妹们滚在一起,像此次这么长时间的团圆实在是久违了。
时间一久,就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代沟问题,几乎反映到生活各个方面。过去长时间不在一起生活,见了面,一顿撒娇把问题都给屏蔽了,现在终于都显出了原形。
比如吃饭方面。女儿留给我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她小时候,跟在我的屁股后面,我点什么她吃什么,也没发现我俩的饮食习惯有什么不同;现在一看,猴吃麻花——满拧。首先说吃饭时间。我与老伴是规规矩矩,正点吃饭;女儿不同,困了睡,饿了吃,没个准时候;其次是口味问题。比如咸淡方面,我与老伴典型的北方口味,偏咸;她则不,稍微放点盐就嚷齁死了;我们都爱吃辣,但是,我喜欢辛辣,她喜欢麻辣;我爱吃面食,饺子,包子,凉面,烙饼等等,变着花样的吃;不知她什么时候改成专吃米饭,面食几乎不沾;炖肉、炒菜,我喜欢原汁原味,少加佐料;她每次炖肉都要加一个大调料包,炖出来的肉药味扑鼻;她炒菜还喜欢加入咖喱之类的“舶来品”,黏黏糊糊的,一股子说不清的怪味。她还喜欢做什么“冬阴功汤”,而且吃的津津有味,我则连闻都不想闻……
如此下来,还有什么饮食方面的“共同语言”?互相就和,三天两天行,时间长了都别扭。于是,她提出来我们做我们的,不用管她,她自己做,老伴想插手她也不让。这样一来,自然形成了“一家两制”,谁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各取所需,都能吃的舒舒服服,谁也不委屈谁。不过,我们吃的食材之类,都是女儿操持买的,她也清楚我们爱吃哪一口,都是捡着我们爱吃的,质好价贵的买。反正不用我们掏钱,故而也就一一“笑纳”了。只是有一点遗憾:因为吃饭时间点对不上,口味也对不上,一家三口很少能够同时一起用餐,不像个“团圆饭”的样子。
后来一想也想通了。一家人能够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坐在一起吃饭,只是个形式而已。同床都能异梦,同锅也能反目,关键是心不在一起。人在一起,心也在一起,就是真正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