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米捞干饭

(2020-03-02 05:55:57)
标签:

美食

分类: 散文
小米捞干饭

在我老家有种说法,叫“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小米捞干饭。”也就是说,按照旧俗,进入头伏的第一天要吃饺子,二伏吃凉面,三伏吃小米捞干饭。总而言之就是吃点好的,以示纪念的意思。

说吃饺子与凉面算是“改善生活”的话,还能说得过去,因为麦面是细粮;可是说小米属于细粮有点勉强。谷子是粗粮,小米是脱了皮的谷子,顶多算“半细粮”。在饥馑的年代,粮食不够吃,一般人家都吃谷子,舍不得去掉那层糠皮;而吃小米已经算是奢侈了。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小米才会被“破格提拔”,进入“好吃的”层次吧?

母亲的做法是:先把小米洗净,放入大锅,加水蒸。蒸到六七成熟,捞出(这就是“捞干饭”的出处),滤去水分;然后,放置于竹帘上,重新上锅蒸。蒸出来的小米饭,很干,很硬,有的都结成块状,需要用筷子捣烂。为了改善口感,母亲还会在小米中加入一些本地产的小豆(红豆);后来条件有所改善,或许还会加入少量大米。不过,这种机会很少。

吃捞干饭当然要有下饭菜。那时候没有过多讲究,只能“就地取材”。当时,已经不太鲜嫩的小葱就成了首选对象。将小葱切碎,炝锅,加水。水开后倒葱末。如果奢侈一点的话,再打入一个鸡蛋,一道汤菜就完成了。吃的时候,将小葱烫盛到碗里,与干饭搅拌。剩下的,就是牙与舌的事情了。

这种捞干饭,我当然没有少吃;但是说实话,并不怎么喜欢。对谷面,我是非常的不感冒,粗砾,略带苦涩,还剌嗓子;脱了皮,变成小米稍微好一点,没了秕子剌嗓子,不过,口感还不如高粱米。小米粥熬不好仍然会吐出渣来。如果有人说,那是你不饿,三天不给你饭吃,看你还觉得小米难吃不?此话有理,但说的是另一个问题了,与好不好吃无关。

干脆我也说点题外的话。别看我不喜欢吃小米,但对小米面很感兴趣,尤其是小米面窝头,就着炖小鱼吃,那是至味;即便是熬小米粥,倘若熬得够烂的话,黏糊糊的,我也喜欢。

去年,念旧心起,萌生了再吃一次小米捞干饭的想法。老伴对小米饭本来就喜欢,所以对我的想法积极响应。现在的做法当然不同于当年,进行了许多改良;食材也丰富了许多,小葱汤里还有了肉。吃的时候,我用心去体味当年的味道,再对比一下现在的味道,一边寻思一边咀嚼,居然从小米当中体味到了当年不曾体味到的清香。这种清香,在味蕾里起舞,以电影慢动作的镜头般。慢慢的下沉,逐渐沁入肺腑。

心情不同,食物的味道也不同。我们只是把吃饭当做维持生命的过程与手段,并没有用心去体悟其中的美妙之处。这,也许就是我们成不了美食家的缘故。

当然,当年也不可能有这种心情。

                              2020226,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