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小李和老李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散文 |

当年,与李炳莹、李毅二兄相善,炳莹兄戏称之为“大李、小李和老李”,源自于一部同名电影。炳莹兄最长,为老李;李毅兄次之,为大李;而我当时只有十七八岁,叨陪末座,为小李。
后来,我将这几个称呼经历了个遍。
最初是谁喊我“小李”的,记不清了,应该是在修桥工地上。那是我第一次与本村之外的人接触;而在此之前,村里人都是喊我的小名,也就是乳名。
最有趣的是二十二岁那年,我在《无名文学》编辑部,可华老师喊我“小李子”,那时还不知道李莲英是谁,所以觉得喊我“小李子”还有几分亲切感。
刚到教育局那会儿,年方二十五,全局百十号人,以我“殿后”,故而人们大都直呼其名,偶尔有人喊“小李”,我也“坦然相对”,很自然。
突然有一天,电教站的黄少杰喊我“老李”,我以为是喊别人,没理睬;他跑到我跟前,抱怨我不理他,方知喊的是我,觉得有点刺耳。斯时,我也就二十五六岁。
被黄少杰这一喊,真的就喊老了,从此再也回不去,一直叫成了真正的“老李”,慢慢的,我也就欣然接受了。
在我们这儿,不兴“大李”“大刘”的叫法,似乎也没有人喊我“大李”。
倒是有一天,与一群年轻的文学作者聚会,有人介绍我时,称我为“李老”,把我吓了一跳。一是觉得不配,二来也质问自己,已经老到被人喊“李老”的地步了吗?如果是真的,那就离“哀哉”不远了。
哀哉总归是要哀哉的,只是个时间问题罢了;不过,把各个阶段的称呼都经历了一遍,似乎也没什么了。
有人会喊“老老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