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孙手记(34)
因为带孙子,时而思索一些教育问题,比如如何带孙子。养育一个孩子不容易,因为它不但意味着生活的护理与照顾,更多的还是人格的培养与塑造。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当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会心智健康,教养良好。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女儿在外地上大学的时候,每次回来,老伴都要提前好几天忙活,准备她喜欢吃的用的,光是水果零食之类就有一大堆;而对这些“奢侈品”,一向节俭的老伴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尝一口。女儿历来是娇惯熟了的,拿起就吃,也不懂得谦让一下别人。有一次我在家亲见此事,便生气了。孔融三岁能让梨,你都是大学生了,爸爸妈妈就在身旁,你却连让都不让一下。好在女儿聪明,一点就破,从此有了好东西,一定会谦让一下,并且形成了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其实哪个做父母的,都不会与儿女“争嘴”,只是希望让你体会一下别人的感受,学会尊重,学会感恩。这是一种教养,一种走到哪里都不可或缺的教养。
这种教养,是精神上的高贵。你可能有高薪,有高位,但你未必有这种高贵。
前几天,青青给老伴提建议,希望“拖着”一向慵懒的我到外面走走,享受一下阳光,活动活动身体。对儿媳的这份好意,我很感动。我是个一高兴就要请客的人,那天一高兴,便请一家到饭店吃日本料理。吃饭的时候,我就着酒兴说:“我并不希望你们为家作多大贡献,只要经常说点‘甜言蜜语’就行,哪怕不是真心的,糊弄一下也行。”没料到心直口快不尚客套的青青却接了一句:“我觉得一家人没有必要。”并称自己是个缺乏仪式感的人。
而我却恰恰是个崇尚仪式感的人,从此请客热情大减;并且第二天就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为两代人之间对如何管孩子意见不统一,说起此事,我故意怼了她一句:“你们上班不在家,我把你们的例全给破了。”青青着急了,说:“那就真的把孩子毁了。”我说:“毁了就毁了,要不你别用我们!”这当然是玩笑话,我再不靠谱,也不至于拿着爱孙的命运与前途赌气。
事后我想,青青的关于“甜言蜜语”的观点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仅仅靠“甜言蜜语”来维持家庭的团结与和谐,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所说的“甜言蜜语”,包括“言不由衷”的话,并不是虚伪,更不是心机,而是一种温暖,一种尊重,一种慰藉,一种情感的靠近;最重要的是成本低廉,不用“实至”,只要“口惠”即可。病中一句亲人的问候,生日一束祝贺的鲜花,有了好东西时的一种礼让,受人恩惠时的一声谢谢,悲伤时的几句安慰,是不是会使你的心里感到一种温暖?而这些,都是仪式感的东西。
实话实说好不好?好固然好,但也未必尽然。鲁迅举过一个例子:一家新生了孩子,有人说:“你这孩子将来一定升官发财。”主人明明知道言不由衷,但仍然很高兴;有人说:“你这孩子活不长,很快就死。”明明说的是对的,仍然遭到一顿毒打。癌症病人确实活不长了,如果多说“一定会治好的”,说不定就会延缓他的生命;如果实话实说:“你没几天的活头了。”可能病人就会提前哀哉。这就是有所谓“美丽的谎言”之说的根源所在。
所以,在我看来,所谓的“甜言蜜语”,不是敷衍,不是应酬,而是一个家庭正常运转的润滑剂,是家庭和睦的加油站,是提高幸福指数的推动器。起码对我来是这样。我就喜欢听这样的甜言蜜语,听了这些甜言蜜语我就高兴,一高兴我就请客,我就愿意付出我的所有。
2019,3,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