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狼藉,亦有可观处)
孙子出生半年,儿媳产假已经休完,三月一日就要去上班。为了照顾孩子,专门请了阿姨小冯。小冯是日工,只负责白天,晚七点下班,而李骏夫妇要到晚九点才下班,其间有两个小时的空档,孩子无人照料。于是,填补档期的任务必须由我们两个老家伙中出一人担当。说实话,这对我们来说不啻于监狱服刑。你想,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家,远赴千里之外的上海,除儿子媳妇外,举目无亲。精神的寂寞孤独,加上语言习俗的差异,年龄与文化的代沟,再加上对年轻夫妇似懂非懂、琐琐碎碎的育儿方案的不敢苟同却又无可奈何,再加上怕惊扰了爱孙的睡眠而气不敢喘屁不敢放的环境压抑,早已湮没了爱孙带来的那点天伦之乐。虽亦称家,与监狱何异?但儿子有难处,爹娘不帮谁帮?不帮也得帮,火海也得下了。
余本糙人,干不来抱孩子洗尿布的细活儿,故而老伴义不容辞。年节后送老伴赴上海服刑,我来陪绑。儿子到车站接,大约知道父母的心情并不轻松,故意用轻松的话题来调节气氛,说小冯阿姨做饭挺好吃的。吾虽饕餮,但并未在意,心想:能够有多好吃呢?
小冯年前就已经上班了。她是个川妹子,四十多岁,身材不高,满精明的样子。通过聊天,知道她从小家境贫寒,十四五岁就出来打工养家。三十多年过去,该受的苦受了,该遭的罪也遭了,倒磨练出一种坚强的意志与一身养家的本事。孩子看的好,还烧一手好菜,难得的很。找好阿姨不易,得好厨师更难,好阿姨兼好厨师则难之又难。如此好事,竟无意中得之,全家人有口福了。
半个多月下来,确实领略了小冯烹调手艺的精妙。她虽川人,做的菜并不完全是正宗的川味,而是融合了上海菜的优点,色香味形俱佳,而且讲究营养平衡。说独创肯定有点过,但好吃是无疑的,口重而微辣的特点,特别对我这个北方人的胃口。我尤其喜欢她晚饭时拌的凉菜,清爽可口,尤宜下酒。我一般晚上不食或少食,但面对如此美味,失节了。品美食,饮醇酒,看爱孙,至乐也,竟忘了尚有服刑之说。
以今天中午为例。小冯做了三道菜:芋头姜片蒸排骨、香菇西芹炒肉与素烧油麦菜;另有一道鱼,年轻人点的外卖,我不感兴趣,尝都没尝。我最感兴趣的,是小冯亲手做的三道菜,最喜欢那盘蒸排骨。排骨很入味,肉质软滑多汁;芋头软糯如泥,入口即化;尤其令我惊叹的是那些姜片。平时吃姜,最头疼的是那些嚼不烂的丝络,既不好吃,又影响吃相。而小冯做的姜片,细嫩爽脆,是从未有过的味蕾体验。我问小冯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她说其实没啥,只要注意改刀的方向纵横,再加上火候就是了。另外两盘,也是最简单的食材,配以精当的手艺与恰到好处的火候拿捏,炒出来的菜各有各的妙处,导致我食而箸不能停,饱而嘴依旧张。最后,仿佛到了非跳踉不足以消食的地步,虽引人耻笑亦再所不计也。
爱孙得佑护,居家有美食,似乎在此服刑也不是一件完全不能容忍的事。
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