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识的山东网友范先生,是大文豪范仲淹的嫡系后裔,现正主持编纂范氏家谱。旧版家谱中有一篇序言,署宋代张九成撰。因为是手迹刻印,不太好认,希望我帮忙辨认断句。我答应了。
范先生发来的照片,不太清晰,我连辨带蒙,总算整理出来。序言很短,内容如下:
“予往往见故家旧族而问其先世,则愤然莫知。呜呼!此谱牒不讲之弊也。且豺獭亦知报本,人灵于物者,不知祖宗之所自出,支派所由分,亲疏之所以别,昭穆之所以序,豺獭之不如也。范氏谱引,历千百年,以嗣以续,如视诸掌。其子孙之贤达知能,予嘉其克绍先绪,僭为之引。乾道九年仲冬之吉,直秘阁修撰横浦居士张九成书。”
读了一遍,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依稀记得在哪儿见过。于是,查张九成的事迹介绍。一查,果然查出了问题。
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号无垢,其先开封人,后迁海宁盐官(今浙江海宁)。南宋官员、理学家。南宋绍兴二年( 1132
)殿试为状元。授镇东军签判,因与上司意见不合,弃官归乡讲学。后应召为太常博士,历任宗正少卿、侍讲、权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因主张抗金,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谪守邵州,不久革职,复以"谤讪朝政"罪名,谪居南安军14
年。秦桧死,重新起用,出知温州。因直言上疏,不纳,辞官归故里,不久病卒。后追赠太师,封崇国公,谥文忠。张九成致力经学,杂以佛学。著有《横浦集》等多种,对经学有独创见解,后形成"横浦学派"。
从资料中不难看出,张九成生于1092年,死于1159年;而此序言所署日期为乾道九年。乾道九年是公历1173年。也就是说,写这篇序言的时候,张九成已经死了14年了。人死后怎么还能写序呢?
我将问题提供给了范先生。他说他们家族的族谱首次编纂于公历1664年,其时正值大清乾隆年间。宋朝与清朝差了好几百年,宋朝的张九成绝对不会跑到清朝来写序;况且序言的后面明明署的就是“乾道九年”。
带着好奇心在网上搜索,没想到结果令人跌破了眼镜:张九成曾经为几十家家谱写过序言,居然为同一版本,只是将甲姓改为乙姓,且所署日期皆为“乾道九年”。这是怎么回事?
感到诧异的不仅仅是我,还有范先生。没想到请我帮忙,却为他家牵出了一段谜案。他也在查找答案。昨晚,给我发来了微信,他的查找结果与我相同。他的推断是:当年张九成可能确实为某姓家谱写过序言,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篇;因为他既是高官,又是大学者,肯定有许多人攀附,借他的名头提高本姓身价,就将这篇序言假托为该姓专写。范氏家谱也许就是袭用了这一手段。
范先生的推断与我大体相同;但我仍然不明白的是:倘若论名头,张九成比范仲淹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根本不需要张九成来撑门面。思来想去,唯一的解释,就是没落后的范氏后裔自感大势已去,假托当年最红的学者张九成,以壮声威。可是,我依然在犹豫:至于吗?
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其他答案,望有识之士有以教我。
朋友本来是叫帮忙的,没想到反给惹了麻烦,情何以堪。
2018,12,2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