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劳动者说

(2018-05-01 01:38:15)
标签:

文化

分类: 杂谈

五一劳动节又到了。

劳动节,自然是劳动者的节日;但劳动者都是哪些人,我脑子里却一直恍惚。按照词典的解释,它的字面意义为"劳动的人",是对从事劳作活动一类人的统称。凡是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公民都可称为劳动者。可是,我疑惑的是,除了罪犯,谁又不属于“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公民”呢?这里关键在于对“劳动”一词的界定。多年来,人们习惯把劳动分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这种说法自然是成立的,重要的是二者能不能相提并论。进入新时期之后,官方把二者都归入劳动者之列,要求全社会要同等对待。这是对过去知识分子受歧视的一种拨乱反正,表达的是对知识与人才的重视。从理论上看当然没问题,但在现实中真的同等对待,那就有点扯了。有谁真的会把一个著名的待遇优厚的科学家与一个累的弯腰驼背却仍然养不起家的打工仔同等看待吗?

所以,人们印象中的劳动者,一般是指处于社会最基层的体力劳动者。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才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国外的情况我不了解,但中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多少保障,是很值得怀疑的。不用说社会尊重之类有点虚空的东西,即便是最起码的应得的工薪,最起码的人身安全有保障吗?按照过去的说法,新社会劳动人民翻身做主做了主人,而过去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官员们则成了仆人。但是,真的有人愿意当主人而不愿当公仆吗?

在中国,有很多的这节那节。每到节日,就会有例行的官员慰问、媒体报道,联欢晚会,模范表彰之类,还有一版无聊文人的谀词媚颂;但是你会发现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只要设立专门的节,那就说明这个行业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很低,即便官方所提倡的所谓尊重,也只是门面语,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比如“护士节”“教师节”等等;而那些真正受尊重的,却未必有什么节,比如就从来没有“官员节”,“富翁节”之类。

要紧的不是庆祝,而是如何建立完善社会机制,真正的保证劳动者,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幸福指数,才是对劳动者最好的尊重,对劳动节最好的庆祝。

                                                                                  2018-4-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糙汉绣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