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翩然飞鸿

(2018-03-20 03:13:54)
标签:

情感

                                ——为友人造像

翩然飞鸿
                           赵玉玺近照(田宝春摄影)

初识赵玉玺大兄,整整三十年了。

1988年,我与付金发、郝熙祥、田宝春创办《泊头报》,号称“四条汉子”,后来加上王方正,四条变成了五条。我编第一版,辟一专栏《小城人物》,采写基本为宝春弟垄断,我只负责编。能上这个栏目的,在当地都算个“人物”。斯时,赵老兄任天泊宾馆总经理,名头确实很响。天泊宾馆是泊头市搞企业承包的第一个试点,属于新生事物。招聘榜贴出去了,却始终揭榜无人。最后,市领导不得不临时点将,就点到了赵玉玺头上。赵老兄无奈之下,只得仓促披挂上阵,并约定一年为期,以不亏损为准。没想到一年不到,非但不亏损,且有相当利润,一时令世人瞩目。宝春弟前去采访,约我与郝熙祥同行。他俩与赵兄熟稔,而我只闻其名,未识其人,故而纯粹一陪衬耳。见面之下,居然是一儒雅书生。当时的企业家,在人们印象里,都是些土财主、暴发户而已,似此文质彬彬如大学教授,实出意料之外。中午喝酒时,他谈吐文雅而擅辩,说到动情处,居然目中晶莹,可见又是一性情汉子。席间说起京剧名家童祥苓、李丽芳等恰值在泊头演出,即在天泊宾馆下榻。我顿生采访之意,请他牵线。他慨然应允,立即与童祥苓联系,征得同意后,饭后进行了采访。通过此事,对赵兄的做事之干练,效率之高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不过,此后我俩之间并没有更多交集,偶尔遇见,点头而已。直到我俩都退居二线之后,在老年文学社组织的一次采风中再次相遇,互相留了微信,这才重新联系上。在朋友圈里,不时见到他的帖子,每每为他的思想之深邃,立论之精确,文辞之犀利所折服。我本不习惯跟帖,居然以跟帖的形式与他多次交流。宝春弟说他是文革前的中国人大高材生,盛名之下,其实无虚,遂有进一步结交之意。我的《白坚武传略》书稿整理出来之后,曾经发给三个人征求意见。赵老兄即其一。他不但很认真的读了书稿,还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他用手机微信的形式把意见告诉了我,洋洋洒洒四千余言。老兄从大的历史与时代背景,从白坚武的家世与教育环境为切入点,来观察与分析他的生活历程,颇有高屋建瓴的感觉。在泊头这个小地方,见解如此独到、深邃的人士确属凤毛麟角。为了表达谢意,饺子党聚会,我请他参加,他欣然而至。那顿酒喝得很兴奋,不胜酒力的他,居然不顾众人劝阻,屡屡自动“请缨”,连连干杯,令人心生感动。酒过三巡,老兄谈锋更健,我等几无置喙处。说起他年轻时代在人民大学就读时的经历,更是滔滔不绝。文革云起,作为人大精英的他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与蒯大富等人均有交集。那些独特的经历,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仅促进了性格的形成,还有精神的嬗变。听着他口若悬河的议论,我想起了孟子那句名话:“余岂好辩哉,余亦不得已也”,以此联想到赵兄在那个时期叱咤风云的风采。

退休后的赵老兄,生活得很充实。他有一块阔可二亩的菜地,遍植时令菜蔬,不为牟利,只为怡情。种的菜自己吃不了,便呼朋引伴,免费采摘。惠及了别人,愉悦了自己,人皆称善。除此之外,看看书,上上网,还经常赋诗作词,招的朋友圈一片喝彩声,小日子过得煞是滋润。恰如他诗中所说:

 相期共赏斜阳美,再借青春两百年

    2018-3-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同利天下
后一篇:减肥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