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肖泰
肖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5,273
  • 关注人气:3,7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正有佳色

(2017-06-14 01:27:45)
分类: 文艺评论

                                                    ——读邱玉政的两篇小小说

1

邱玉政与我曾经是同事,又有着共同的爱好。因为我虚长几岁,他每每写了东西就拿给我看,希望听听我的意见,这也体现了弟兄之间的情义拳拳。我呢,情之所在,也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至于这“言”的对错与否,则在所不计也,只是尽一份老兄的职责罢了;一味捧臭脚、唱赞歌的事情我是做不来的。这也是好友文仲兄经常批评我“蒙惺”的缘故之一,虽然我从未因此而后悔过。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与玉政分开了,但我对他的情况是一直留意的。尤其是微信的兴起,邱玉政的作品大多发在朋友圈里,我也得以时时关注。对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替他感到高兴。我辈垂垂老矣,没什么出息了,唯期玉政作为后起者前程远大。所以,我愿为自己的兄弟呐喊几声,鼓鼓劲,助助力,就我最近读到的邱玉政两篇小小说《苏西坡之惑》与《九爷》谈谈我的管窥之见。我曾经特意问过玉政,说我的评论可能有褒有贬,你是否在意?他答曰:自然不会。我这才放胆说去,实话实说,冀此对玉政有所助益。

2

先说《苏西坡之惑》。作品说的是一个年近不惑的纯文学作者苏西坡四处碰壁的故事。他抱着自己的书稿,在出版社被赶了出来;回到家又被当初十分崇拜自己的妻子赶了出来;相反,当年也曾追求过自己妻子的另一个作者,凭借媚俗的东西而赢得了市场以及昔日追求对象的青睐,于是主人公就产生了苏西坡之“惑”:“他想破头也想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自己落伍了?妻子与时俱进了?还是这世道除了权力和金钱,就真的不需要纯粹的文学了?”

看得出来,作者在这篇作品里有自己的思考和新的追求。首先说立意不错,反应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作者对现实所做的深入的思考,也折射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这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由原来的简洁与沉稳,加进了一些幽默和辛辣的因素。但是说实话,越是短的作品越不好写,因为篇幅所限,很多东西不能展开,必须在有限的文字内很快的抓住读者。抓读者靠什么?或者是精巧的故事构思,或者是典型的人物性格,或者是微妙的心理描写,或者是深邃的思想内涵。如果没有一个好看的故事,就很难抓住读者的眼球;人物的塑造苍白无力,形象就只能是扁平的,立不起来。玉政显然想在此作品中尝试一下心理的描写,但心理描写也有内在的节奏变化,也要受到人物性格、经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不能让他坐在那里傻傻的想,否则就很难表现出他的多重、复杂、纠结,甚至是扭曲、变态。在这方面,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乔伊斯的《尤里西斯》以及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建议玉政读一读,做个参考。看得出来,玉政比较得意于这篇小说的语言,但单凭语言的经营,很难支撑起一个完整的作品,除非他的语言出色到读者被它深深吸引而不能自已的地步。另外,所谓的苏西坡之惑,其实也算不了真正的“惑”,苏西坡不用想破头也能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儿,那几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他自己的心里,只是他自己不敢面对而已。倘若作者能够进一步揭示与追问,把问题深入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欲望与理智,人性与道德等等方面的角度,引导读者对现实,对生命,对人生做更深入、更宏阔的体悟,微言大义,作品的格调就会陡然上升一个层次;如果只是局限于做这些表层意义的诘问,就显得作品平浅了一些。所以,综合考虑,《苏西坡之惑》整个作品可改进的空间还很大。它显然不如《九爷》。

3

我很喜欢《九爷》这篇作品。

九爷曾经是学校的敲钟人,退休之后,在学校对门开了一家门市部。门前有一棵大树,九爷就在树下卖冷饮,很受学生欢迎。后来学校要拓展学校门口路面,就需要伐掉九爷那棵大树。九爷却死活不同意。最后,胳膊拗不过大腿,树被伐掉了。直到有一天,一辆轿车路过学校门口,撞死了一个正跑出来的学生。此情景被对过的九爷看了个正着,一声尖叫,顿时断了气,临死,右臂高举,直指原来那棵大树的地方。人们这才明白当初九爷不让伐树的真正原因。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这篇作品的技巧更加娴熟,思想内涵也更加厚重,有分量。首先是构思的别致与巧妙。作者从始至终没有提到半句这棵大树的作用,也未点明九爷不允许伐树的原因。这其实是用了一个伏笔。作者为了不使九爷阻止伐树却又不说明原因而显得生硬,故意用了他的口吃来做掩护与铺垫(虽然这掩护与铺垫仍然有些生硬),这样,情节的发展也就少了阻滞,节奏也就顺畅起来。直到作品的结尾,读者这才揭开了作者故意留下的悬念:原来,那棵树起着保护学生安全的作用。其次是语言的灵动与鲜活。我一直比较欣赏玉政的文笔。他读书多,文字也生动,自然,不像有些初学写作者,不是刻意的把语言弄得欧化难懂,就是直抒胸臆的大喊大叫。我读过泊头很多作者的作品,比如写泊头的梨花,不是说梨花似雪,就是花瓣如蝶,都是那种别人用烂了的套路。真正好的语言,不是卖弄,也不是刻意雕琢,而是如山中小溪那般的潺潺清泉,清澈、明亮。它简朴而不简单,淡雅而不平淡,于娓娓道来中写人状物如跃纸上。玉政的语言是有这种功底的。他的语言不事夸饰,叙事状物简洁明快,毫不拖泥带水,而且准确灵动,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第三是注意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比如九爷这个人物,虽然木讷口吃,不善言谈,但他为人热情而不失正义刚强。写学校领导动员他伐树的情节就很生动,九爷的心理变化也把握得很准确;而全身护树的细节更是使人物得到了很好的升华,一个深明大义又刚正不阿的形象呼之欲出,为这篇作品的成功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当然,这篇作品并不是尽善尽美,仍然有缺点与不足,乃至硬伤。比如前面提到的“伏笔”。作者为了达到让读者最后“恍然大悟”的目的,有意设置了九爷始终未曾说出不让伐树的原因。虽然以九爷口吃、木讷为借口“虚晃一枪”而力图“蒙混过关”,但对一个有心的读者来说,并不那么容易受“蒙蔽”。学校那么多次做九爷的思想工作,而且九爷对此又看得那么重,他再口吃,再木讷,也不会到用一句话就可说明白却始终表达不出来的地步,况且表达的其他渠道还有多种。只是因为作品的其他优点使这一硬伤被淡化,被忽略了。自然,这些是瑕不掩瑜的,《九爷》仍然有理由受到读者的喜爱。

总之,玉政是有才华的。我希望他不断努力,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持之以久,是会不断进步的。大家完全可以这样期待。

                   2017-6-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耍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