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真名士

(2017-02-16 04:08:37)
标签:

情感

分类: 散文
                             ——为友人造像(50)
              是真名士
                                                               李志云近照
    大凡人生在世,既能活得通透,又能不忘初心,乃真名士也。倘若身为女性,就更是难得的了。
    我认识李志云的时候,她已经是崭露头角的青年诗人了。斯时,她是朝花文学社的社员,忝列该社辅导教师末席的区区,每期的《朝花》都会赠阅与我,对李志云,未识其人,先识其诗了。她的诗,并不似一般女作者“哥哥么也”式的小情小感,瑰丽意象中透着对人生体察的深邃,我很喜欢,就在当时我主编的《九月》报为她发了一个专版。1987年,教育局成立中学生文联,我便推荐她专管文联的工作。她进入教育局的同时,我调到市委办《泊头报》,我俩就这样擦肩而过,差点成了同事。她在中学生文联不到三年的时间,做了不少的工作,培养了很多青少年作者,还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学生文联作文大赛的专集《校园记事》。我在《泊头报》的时候,也经常向她约稿。我曾经编过《泊头新诗十三家》,她与余守春的作品成为十三家的扛鼎之作,得到了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与读者的欢迎。
    那个时期,我有时也忍不住站在诗的门外窥探。有一次她来报社送稿,我将我写的几首诗歌请她提意见。有个朋友进来,见到一个男作者让女诗人看诗,其中还有“情人”之类的字眼,随即就发生了一点美丽的联想。这在今天,固然有一种记忆的回甘,但在当时,却是既非事实,又无从辩解,实在是要叫人抓狂的。后来,那首名曰《情人展览》的诗,发在当年的《诗神》上,大家方知那是一首批评情人现象的讽刺诗,意思与那位朋友所猜测的恰恰是反的,一场“冤案”才得以昭雪。
    后来,李志云离开了教育局,独自一人到京城发展,在一家农业杂志社当主编,直到现在。当年的文学爱好者们,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早已做鸟兽散,始终坚持在文化界喝粥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而李志云即其一。既能优裕的生活,又能不忘初心,这份坚守是难能可贵的。而且,随着岁月的增长,她对人生,对社会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体察与思考,游刃有余的游走于经济与文化,高雅与通俗,诗歌与远方之间。现在,她已经很少写诗了,但生活中的她,却把自己活成了一首诗。她喜欢吃,也喜欢做饥饿年代的奢侈饭:棒子面菜团子、手擀面等等,柴禾妞的成长岁月是她生命中永恒的圣歌;她还有点古代女子的女红习惯,喜欢缝纫,从商场里买来的所有服装都要经过自己的精心改造,甚至连家里的窗帘、被罩都是自己手工做的。最具名士气的是,她还嗜茶如命,上午喝绿茶,下午喝红茶,而晚上则喝一碗粘粥,一碗盛满童年记忆的农家粘粥。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虽系女流,巾帼未让须眉,名士之誉,李志云绝对当得的。
                                             2017,2,15,于沪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情人有节
后一篇:胜利之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