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元宵节。因为是第一次在上海过节,青青非得到饭店请我们吃有名的“猪肚鸡”,并提前定了座位。我们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就同意了。
下午五点从家里出发,坐了四站地铁,到达万科广场。在五楼,我们找到了那家煲宫连锁店,一看吓了一跳:不仅里面满满的,就连门外,或坐或站都挤了黑压压一片等着返桌的人。我心想:这得等多长时间啊?本想说换家饭店,又怕拂了孩子们的心意,只得耐心的等着。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等到座位。我心里就有点急,又不好表现出来,就掏出手机玩游戏。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空座位,我小声的对着老伴嘀咕,老伴怕孩子们听见不好,劝我忍着。我只得忍着,就在朋友圈里发了条消息,还配了张照片:“就为了吃这么个玩意,等了一个半小时,到现在还遥遥无期。”朋友们纷纷跟帖发表意见,说在上海都是这样,还有的劝我“好饭不怕晚”。儿子看出了我的烦躁,就过来与我聊天。我说:“大城市有什么好?对你们年轻人来说,除了发展空间大,眼界宽,还有什么?高消费,房价高,看病贵,上学难,吃个饭要跑出几十里,还得等了又等。我真的不能理解,都说现代人快节奏,为了吃顿饭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值得吗?跑出十里去赶嘴,不如在家喝凉水。”儿子说:“不是为了享受这个过程吗?”青青也觉得这次时间是有点太长了,竟然与服务员嚷了几句,弄得我倒不好意思起来:“等着吧,拿出愚公移山的劲头来,我就不信今天吃不上这个猪肚鸡!”
嘴上这样说,心里可并不这样想。我对城市本来就有一种对抗情绪,即便生活在泊头这样的小城,也有一种“如寄”的感觉;到了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这种感觉就更强烈,我对都市充满了厌恶与鄙夷。梁园虽好,不是我的久留之地。我一定要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真他娘的,上海》。
直到20:03分,服务员终于通知我们有座位了。听到此言,竟有一种拨开乌云见太阳,来了救星共产党的感觉。坐在好不容易盼来的座位上,看谁都像见了亲人。青青点菜的时候,专捡我们平时吃不到的菜点:光是主打菜猪肚鸡就点了两种:一份118元,一份58元;其他还有什么加拿大雪花牛肉、阿根廷大红虾、澳洲肥牛、山珍什菌等等。唯一的遗憾是没有白酒,只有红酒、黄酒与啤酒。平时我只喝白酒的,如今只能退而求其次,点了四瓶啤酒。
菜上来了,琳琅满目,味道确实也好,只是因为等的时间太长,破坏了心情,好吃也不想说好吃了。三杯啤酒下肚,心情好转,才对儿子说确实好吃。好吃加上好心情,才是真正的美味。今天是元宵节,又有儿子媳妇的一片心情,不好吃也好吃了,更何况确实好吃,就在好吃上面又加了一层好吃,这简直就是天下至味了!
从酒店出来,看见了一轮圆圆的元宵月。天气很好,月朗风清。在我的故乡,长期为阴霾所困,已经很久见不到这样好的天气了。这样的天气,这样的美味,这样的家人,是配得上一份好心情的。也许是爱屋及乌,这会儿竟然觉得上海也没有那么讨厌,这里的月亮似乎与老家的月亮一般圆了。
2017,2,12,于沪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