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那一泓清水
(2016-09-02 01:29:38)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散文 |
2006年7月,我被任命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负责活动中心的筹建工作。地址在城中村的龙屯附近。我第一次来到现场,心中还真是吃了一惊:我在这个小城生活了三十年,居然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所在。我们这一带,几乎所有的河道与坑塘都干涸了,连著名的大运河也常年见底,只有到了雨季,河道里才稍微存下一点水,也是少的可怜,洗澡连裆都没不了。一个地方没有了水,也就没了灵秀之气,连人的心情都浮躁起来。没想到的是,这里居然有一个占地四百余亩的大坑塘,而且据说从未干涸过。这片区域属于市园林处管辖,据他们说,这里早就列为公园建设规划,只是因为钱紧,多年来一直没动工。划给我们的20亩地,就紧挨着水塘。这里是一片茂密的树林,长势很好,建设中心,就必须把这片树全部清除,说实在的,确实令人心疼与惋惜。但决策者们不管这些,一拍脑袋,想是哪儿就是哪儿了。
这真是一片好地方,我几乎每天都要围着它转一圈或半圈。四百多亩水面,已经是相当的规模了。南面已经建起了不少住宅楼,拼着命的蚕食着这片几乎是全市硕果仅存的水域;我们的东面,就是紧邻着龙华街的钢铁市场;北面是农舍,西面则是农田与枣林。水塘的中央,有一道曲径,通向堆积起来的一座土丘,看来是准备做假山的。曲径的两侧,栽种了曲柳,曼长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曳着身子,很是婀娜;坑塘四周则是芦苇与菖蒲。到了夏季,也是满眼的绿,加上蓝色的水面,这里就成了一个清凉世界。再有鸟的鸣啭,蝉的振翅,把静谧的环境给激活了。哪一本书坐在水边读,那种惬意,怕是在全市的地界也找不到的妙地呢。
承包这片水塘的,是我的朋友刘连生。每到中秋或春节,他都会专门请人来捕鱼分送朋友,当然也包括我。这里的鱼,绝对是野生,不是人工放养的,吃起来满嘴都是芳香,与市场上卖的人工饲养的鱼,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当然,有时候也能捞到一些虾。回家用油一炸,连童年的野趣与快乐也吃出来了。
总之,这是一块好地方,自然的美,美的自然。我在心底期盼着公园建设晚一点到来,不要让浮躁的现代人打扰了这片宁静的天地。然而,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经过一番折腾,把一个村姑打扮成了浓妆艳抹的三陪小姐。不知设计者出于什么考虑,在华北平原上,居然建起来一座徽派风格的公园,不土不洋,非驴非马,向世人昭示着这里的愚昧与孤陋;我所在的活动中心的大楼,也被强行脱靴摘帽,变成了黛瓦白墙,仿佛披麻戴孝的凭吊着这座失去自我的城市的过往。
我心目中的那片美丽的所在死了,所以,我要用我拙劣的文字记下它原来本真的面貌。因为再过数年,也许就不会有人再记得这个小城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了。我希望记住它的芳姿:那一片芦苇与菖蒲,那一片茂密的树林,那一泓清澈的塘水,当然,还有我曾经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