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人节”之荒诞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谈 |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传统的“七夕节”、“乞巧节”。它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但是,近年随着西方“情人节”的流入,这一天被冠以“中国情人节”的称呼。这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的,我想,大概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
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见于文字,应该始于《诗经》:“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而故事的触怒成型,则是《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详细故事则见于(南北朝) 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从中可以看出,织女嫁给牛郎,其实并非因为爱情,而是天帝可怜织女一人孤单,发慈悲赐给她的牛郎。他俩的分离,只是因为两人结婚后,荒废了纺织工作,天帝震怒,才强令两人分开,与爱情似乎也没关系。后来,故事被一再延伸、发展,说的是牛郎偷看仙女洗澡,把织女的裙子给抱走了。仙女离开了裙子,就不能起风驾云。牛郎不管这话,抱着裙子就往家跑,织女只好跟在后边。就这样,在黄牛的说合下,牛郎和织女结了婚,成了夫妻。这里的牛郎,倒像是一个无耻的淫贼,偷看女人洗澡不说,还强行抱走织女的裙子,逼令织女就范。这算是爱情吗?后来王母娘娘说织女下凡是犯了天条,强行把二人分开,反映的是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至于这天条是些什么东西,好像仍然都知道,又好像人人都说不明白,终归与爱情无关。所以,如果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反映的是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还说得过去,如果说它是矢志不渝的爱情故事,就未免有些过于牵强了。
中国是个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的国度,历来主张“灭人欲”,即便是夫妻之间,也要“床上夫妻床下客”,伦理是乱不得的。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很难产生刻骨铭心的爱情(除非是在婚后)。大多是偶然见面便一见钟情;或者根本连面都没见过,只因为一纸婚约,便把女人的命运拴在了那个男人的裤腰带上。即便是神话传说中的爱情故事,也极少真正的思想与情感交流,比如牛郎与织女,比如董永与七仙女。他们最大的幸福只是“你种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真正出于对对方的了解而产生爱情的,并不多见。
不过,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情景还是令人很喜欢的,除了人们对青年男女以及家庭(包括两个孩子)的祝福,还有王母娘娘冷酷后面所透露出的温暖:毕竟还算开恩,允许夫妻明年七夕鹊桥相会了。这给少男少女们多少美丽的想象空间!说明封建礼教也有人性的一面,并非都是糟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