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肖泰
肖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5,273
  • 关注人气:3,7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杌子”趣谈

(2016-05-18 04:26:51)
标签:

收藏

分类: 杂谈

             “杌子”趣谈

    在民间,有许多看似土得掉渣的说法,却是古时文辞的遗传。最著名的莫过于“扯蛋”。“扯”无所谓,动词而已;关键是“蛋”。一提这个字,人们就会把“蛋”与蛋卵、睾丸之类联系起来,进一步就会认为这是骂人的污秽脏话。其实,真正的说法是“扯淡”,是指说的话淡而无味,也就是废话的意思。此“扯淡”非彼“扯蛋”,虽然也不是什么褒义词,毕竟不同于骂人的“扯蛋”。音相同,意思却远了去了。

在我们老家,还有一种被称为“坐物”的东西。一开始,我以为就是普通的用来坐着的东西,比如凳子、蒲团、坐墩儿之类。但有一种坐物叫“wu子”,显然就不是泛指坐的东西了,物品不能称为“物子”,当然,更不会称为“物资”。后来,读一本关于方言的书,才知道原来是“杌子”,或曰“坐杌”。杌,俗谓杌子,有方杌、圆杌、交杌等。兀字说文解释是“高而上平”,杌字玉篇的解释为“木无枝也”,集韵解释是“木短出貌”。可见古代杌是一种矮而无枝上平的光木头,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坐具。迟至宋代,才逐渐成为正式坐具。《宋史·丁谓传》:“(帝)遂赐坐,左右欲设墩,谓顾曰:‘有旨复平章事,乃更以杌进’”。宋 曾慥 《类说》卷三四引《摭遗·安禄山》:“ 唐明皇 安禄山 ,用矮金裹脚杌子赐坐。”《水浒传》第一○四回:“有箇彪形大汉,两手靠着桌子,在杌子上坐地。”《红楼梦》第四三回:“ 贾母 忙命拿几张小杌子来,给 赖大 母亲等几个有体面的嬷嬷坐了。”指的都是这个东西。

很显然,这是古代的文雅的说法,被后来的民间所沿用,久而久之,人们忘记了它的来源,只知“坐杌”就是“坐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所有的坐的物件了。

我这人爱瞎想。由此我就联想到,不管你是哪个阶层的人,哪怕你是目不识丁的“睁眼瞎”,声称多么没文化,其实仍然逃脱不了文化的浸染,不知不觉就成了文化的“传承者”。另外,我还在想,眼下有一种说法叫“脑袋决定屁股”,或者反过来叫“屁股决定脑袋”,说法不同,意思却是一样的,有什么样的脑袋,就坐在什么样的坐杌上;是哪个阶层的意识,就会站在哪个阶层的立场。坐在杌子上,读一卷古书,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坐在杌子上,读外国名著,那自然就是中西融合了;如果是一个孩子坐在杌子上,读一本外国的动漫书,或者用手机玩游戏,那就古今中外都齐了。

这岂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2016-5-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神伤文化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