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活着!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读书札记 |

列夫·托尔斯泰活了八十二岁,写了一辈子的日记。他是从一八四七年(十九岁)开始记日记,除了从一八六五年十一月一日到一八七八年四月(五十岁)中断过十三年外共计写了整整五十一年的日记。这些日记,生动而详细地记录了他的家庭与社会生活。
《最后的日记》,是一九一零年,也就是托尔斯泰在世的最后一年所写的日记。此时,他年老多病,自知来日无多,不知死神那一刻来夺走他的生命。蝼蛄尚且惜性命,何况人乎。托尔斯泰虽然时时处于痛苦之中,也曾经多次想过自杀,但并不等于他对人世间没有半点留恋,对死亡的真正到来仍然有着一种出于本能的恐惧。他分明听到了死神的接近,所以,经常在写完一天的日记后,预先写下明天的日期,并附注“要是还活着”的话。它的潜台词就是: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活着。等第二天到来,他在日记的开头,第一句话就是“还活着”。这说明他对上帝赐予他新的一天生命的感激。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自己最后的岁月里非常珍惜,他要抓住最后的每一点时间,积极思考,加紧工作,除了繁忙的社会活动,每天都要接待很多的来客,还写下了大量的文字作品。
读到这里,我自己不由得感到汗颜。托尔斯泰写下这些的时候,已是八十二岁高龄,况且有体弱多病。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积极地思考与工作;而有些人,稍微上了点年纪,便心如死灰,混吃等死了。即使积极一点的,也是心如止水,失去了上进心,放纵自己,沉湎于世俗的娱乐,还美其名曰“看透”“超脱”。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本人在内。尽管只有五十多岁,离托尔斯泰写下这些日记的时候,年龄还差得很远,但早已没有人家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了。其实,一开始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是有点恐惧与不甘,只好用超脱了名利来慰藉自己,逃脱心灵的不安。时间久了,也就安然了。与托尔斯泰相比,差距相差何其远,能不汗颜乎!
所以,我们都应该打起精神,尽量的把自己的生活打造的更精致些,活的更好些,更有意义些,每天早晨睁开眼的时候,感激的说一声: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