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照片的故事(9)

(2016-01-14 05:42:36)
标签:

文化

                          老照片的故事(9)

1980729日下午摄于交河县文教局。

前排左起:孙朝星、付金发、李洪勉、于秀荣、王桂芬

中排左起:王旭如、崔兴林、许英、可华、王同章、刘永典

后排左起:肖占芬、李炳莹、朱振岳、孙洪谷、孙柏昌

1980年,我正在交河县根治海河指挥部工作。728 日晚,在李毅兄的带领下,去县招待所去拜会从沧州来的两位作家可华与崔兴林老师。可华老师当时是沧州地区文化局创作科科长,是沧州地区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文革前,他的短篇小说《后门三敲》曾经享誉全国;崔兴林老师是从交河中学调沧州的算是半个老乡。当时他在编辑《沧州文艺》,曾经对我的创作给予指导,并专门给交河文化馆的老师写信,说我很有才华,是个好苗子,让他们对我重点培养。虽只有简短的几句话,但对刚刚学习写作的我却是很大的鼓励。在这之前,这是我与二位老师第一次见面,心情未免有点紧张,只是以崇拜的眼光看着老师,连话都不知道怎么说。我还拿去一篇小说《一座石雕像》,文革题材,叫老师给提了意见。两位老师都提了很中肯的意见,话虽说得婉转,但可以听得出,基本是给“枪毙”了。

第二天下午,在文教局会议室召开文艺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李冰莹(水利局干部)、于秀荣(城关公社职工)、王桂芬(郝村公社肖留信小学教师)、付金发(县委宣传部干部)、刘永典(交河中学教师)以及文化馆创作组朱振岳、孙洪谷、孙柏昌老师。可华老师讲话。他说《沧州文艺》明年公开发行。要求大家写稿。我准备拿的的小说是《小轿车的风波》。会后,大家合影留念。

这张照片我一直未见过,去年在可华老师的博客里第一次见到。初次见到的时候,我已经认不出自己了。倒是老伴眼尖,一眼就将我认了出来。那时我只有二十岁,青葱岁月,如今,已是白发彬彬的老者了。难怪孔老夫子站在黄河边上,发出这样的感叹:“逝者如斯夫!”

                                                                                                 2016-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