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钢笔
(2015-09-20 04:03:24)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自从学会了电脑打字,就越来越疏于动笔了。我不知现在再用钢笔写东西,会不会影响思路,反正如今除了记记日记,就几乎与钢笔无缘了。
过去,钢笔的身价是挺高的,尤其是在农村,那几乎是学问的象征。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上衣口袋里插着一支钢笔,别人就会对你另眼相看。当时流传着一个笑话:有个青年目不识丁,又很羡慕知识分子。赶集的时候,就故意将一只钢笔帽别在衣兜上。恰好有个人急用钢笔写字,就开口向他好言相借。那小伙子脸腾的就红了,赶紧借口说:“我的钢笔没墨水了。”说完落荒而逃。
父亲当时在村里当干部,衣袋里也常插着一支钢笔。对此我艳羡的很,时常等他睡觉时就偷出来在纸上乱画。父亲醒来,赶紧把钢笔要回去,怕我给弄坏了。上学之后,用的都是铅笔。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说小学三年级以下不能用钢笔。所以,我也不敢开口向家长要钱买。直到升入五年级临近毕业(那是小学是五年制),父亲才将他的那只钢笔给了我。这是那种老式的钢笔,带吸墨水的胆囊,可以换笔尖的那种。因为不会巧用钢笔,经常把笔尖弄秃了或从中间劈开,只得到供销社去买一支新的笔尖换上。也许是太老了的缘故,写字的时候,这支钢笔总爱“拉拉蛋”,也就是突然之间就会漏下一大滴墨水,将作业本洇湿了一大片,只好将写好的作业撕下重写。
参加工作之后,因为从事的一直是文字工作,与钢笔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钢笔也换了一茬又一茬,越换越高级,并且同时拥有好几支。几十年来,我用钢笔写了多少字,无法计算了。反正这样说吧:这支笔就等于是我的饭碗,没有了它,也就等于没了饭碗。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内退。
近年来在网上开了博客,一开始都是求着别人打字然后再发到网上。这实在是不方便,因为的等别人有空闲时间的时候才能帮你的忙,所以经常是写了好几篇文章却发不出去。后来,办公室的伙计们给安装了一直手写板,但手写板辨识率太低,一个很简单的字要写好几遍才算写成,有时真的是气的火冒三丈,但又没办法,只得重新抄起钢笔用手写。女儿就鼓励我练习打字。最初我是很为难的,打字是典型的“一指禅”。一篇千字短文要吭哧憋嘟打两个小时。女儿说:“你就坚持着练,慢慢的就熟悉了。”果然,谁着时间的延伸,打字的速度越来越快,到现在已经可以熟练的在电脑上直接写作了,不知不觉间,钢笔已经被我丢开了。
但有的时候我还是怀念过去那种用钢笔写字时的快乐。笔尖划在纸上那种沙沙的声音,简直是最曼妙的音乐。在这曼妙的音乐声中,创作的灵感波涛汹涌,写出只有这种氛围当中才能写出的美丽字句。只是这种美好的经历,却在追求现代与时尚的过程当中,被我慢慢的丢弃了;最要命的是,我已经习惯了用电脑写作的方式,重新回到用钢笔写作的时代,已然是完全不可能了。
呜呼哀哉,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