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年的“芒种”

(2015-06-06 04:53:40)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那些年的“芒种”
    今天是“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所谓芒种,就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城里人当然没人注意这个节气,农村就不同了。俗语说,“芒种忙,麦上场。”“芒种芒种,连收带种。”正是农活正忙的时候。一方面要紧着收,麦子收割期间最怕下雨。一下雨不但割下来的麦子有发霉的可能,而且未割下来的麦粒有可能一夜之间就会瘪回去,所以要“抢收”;另一方面,还要“抢种”,秋作物不能及时种下去,就会影响全年的收成。因此,农村有“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的说法。每到这个季节,庄稼人饭顾不得吃,觉顾不得睡,披星戴月,两头不见太阳,真的是忙得脚后跟都朝前了。

过去的收麦,可不像现在那么自在,没有什么收割机,一律是用镰刀割,甚至是用手拔。用手拔最辛苦。倘若地气湿还好说,用力一拔麦子连根就拔下来了;如果赶上天旱无雨的年份,那可就惨了,把手勒得出了血,那麦子仍然理直气壮的立在那里纹丝不动。还不能戴手套,戴手套人家会说你娇气,没有庄稼人的来头儿,要被人瞧不起的。用镰刀割也好不到哪里去。倒不是用多大的力气,而是撅腚猫腰的就叫你受不了。割麦子不能老是直腰,否则就会被人落下老远。这一天下来,腰仿佛根本不是你的腰了,又酸又疼,只好用镰把儿狠狠地敲打腰部,这才好受一点。

打麦的麦场里的活儿稍微轻松一些,不过罪也不好受。摊场、翻场、轧场、起场、扬场,反反复复,而且越是天热越是要干活。最要命的是轧场。套轴轧场要在最热的晌午头儿上,人站在没有半点遮挡的“太阳地儿”里,天上像下火,嗓子眼里冒烟;身上就更不用说了,就像刚刚从水里扎猛子上来一样。用大水壶从井底“拔”出来的水,哇凉哇凉的,咕嘟咕嘟灌下去,痛快极了,可再一看水壶,里头早空了。即便是这样,你放心,也不会闹肚子的,因为喝下去的水就随着出汗挥发了。扬场是技术性最强的活儿,一般人是不敢着手的,只有那些庄稼好手才能派上用场。扬场的时候,要看风口,否则扬出去的麦粒与麦糠就会仍然混在一起;麦子扬上去要呈扇形,有放有收,不能把麦粒扬的到处都是;即便是“漫场”(扬场时,要一边扬,一边有人用扫帚把“麦鱼子”扫出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活儿,有轻有重,有缓有急,手底下拿捏的有分寸,稍微不小心,就把麦粒给扫到麦糠里去了。“筛筛子”最考验庄稼人的功力,晃动筛子,要把麦糠聚到中间,用手抓出去。麦糠越集中,剩下的麦粒就越干净;而不懂行的人越着急麦粒与麦糠旧约混在一起。与此难度相仿的还有“簸簸箕”,把麦糠簸出去,只留下麦粒,也不是件容易事。我们生产队有位周八爷,场里的活最拿手。他又喜欢听奉承话,你越夸他,他干的越高兴。一边给你讲说一边干,眉飞色舞,身子扭来扭去,简直像优美的舞蹈。到最后一看,那活儿干的就是漂亮,不服不行。

不过,麦收也有惬意的时候,也就是一场麦子打下来,把麦子装口袋的时候。那时候麦场里干净了,只剩下一堆黄灿灿的麦粒,如一座金色的小山。此时已是傍晚,凉风徐来,你赤脚踏在凉丝丝的麦场上,把金色的收成装进口袋里,也装到你的心里,丰收的喜悦使你的心都醉了,什么辛苦,什么劳累,统统都忘得一干二净。这会儿是庄稼人最痛快、最亮堂,也是最享受的时辰了,一年的苦累,都值了。

那些“痛并快乐着”的日子,已经过去近四十年了,当时的点点滴滴却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现在的麦收已经不用人力,改成用收割机了。这固然是一种进步,对人也是一种解脱。但在解脱的同时,似乎把那点苦中作乐的乐趣也弄丢了。当然,现在我没有那种机会了,只能说点站着不腰疼的话罢了。

                                                                   2015-6-6,芒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