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匠
(2014-08-16 01:29: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在机关里,负责起草文书材料的笔杆子们被称作“材料匠”。为何称匠?估计与所写的材料的性质有关。既然称匠,说明不能算是文学作品之类的创作;写机关材料,都是些程式化的东西,充斥着大量的官话套话。比如说写工作总结,开头肯定是一些诸如“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的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接着就开始进行工作总结,列出几大项,大项里面又有小项;接着笔锋一转,“虽然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仍然存在着不少的缺点与错误。”然后就列举出几条,当然,篇幅是成绩的五分之一或者更少。结尾处就会说:“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我们要在新的一年里,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我们相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开创我市教育事业的新局面,为我市的全面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开头叫“带帽”,结尾叫“穿靴”,加上中间的“鼓肚子”,一个面目可憎的官场形象就呈现出来了。
文字材料的路数也是固定的,比如工作总结,不管是什么活动,都是一个模式:1,领导重视,加强指导;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3,分片包干,落实到人;4,发动群众,群策群力;5,抓好典型,以点带面;6,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工作计划也是如此:1,加强领导;2,提高认识;3,学习发动;4,建章立制;5,内部整改;6,检查落实。
写这种稿子,根本不用费什么脑子,下意识的那些套路就出来了。有一次我喝醉了酒,领导非叫加班改材料。我迷迷糊糊的改了一通,说实话,连我自己也不知自己写了些什么,到第二天竟然连一点印象都没了。而据我办公室的弟兄们说,当时局长看了我写的稿子,还直夸我是把快手呢。
有人喜欢引用各种数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以我的经验来说,你千万别信那些数据,都是笔杆子们为了迎合或糊弄领导鼓捣出来的,鬼才相信;而当官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突出自己的政绩作为向上爬的资本,是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的。将谎言重复三遍,就连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确实曾经取得那么辉煌的成绩了。所以,外国人对中国的统计数字从来不相信,说中国的数字水分大。这话,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