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体察
(2014-08-13 05:57:15)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散文 |
读到女儿空间里的一段话,心里颇感欣慰:女儿确实大了,懂得从别人的角度观察与思考问题了。
她是这样说的:“我知道我家狗狗(我哥)喜歡吃什麽,知道爸爸偏好吃什麽,甚至和一些人出去玩一次也不小心就能記住他愛吃的東西,可以說只要是對我來說重要的人,我都多多少少知道對方偏好哪口。然惟獨對媽媽喜歡的食物,我沒有清晰的概念(除了知道不喜歡吃膻味重的羊肉)。要說忽略也談不上,只是多少年下來,飯桌上吃什麽,媽媽從未有过明顯的偏好,基本上前一頓剩什麽她就吃什麽,新菜、肉菜,只要是好的,基本上媽媽是不動筷子的。就算吃也挑我們不愛夾筷子的菜品。其實我也曾經問過媽媽幾次愛吃什麽,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什麽也愛吃,不挑食。
的確很多人不挑食,似乎什麽都愛吃,似乎什麽都能下嚥,但多少也總會有個偏愛,然自我記事二十餘年來,除了茴香餡兒餃子貌似媽媽比較喜歡之外,其他愛吃的東西,向來自詡小貼心的我竟是一概不知。”
说实话,即使我这个厮守几十年的丈夫,也真的说不清妻子到底喜欢吃什么。妻子是典型的家庭妇女,没什么文化,除了勤劳,似乎没有什么其他爱好,颇有一点中国旧式妇女的气质。确如女儿所说,吃饭时她总是捡那些别人上顿剩下的食物吃。我有时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就故意用讽刺的口气说:“你就是专门吃‘剩口口儿’的命!”她笑笑,也不说什么,下次依旧我行我素。我知道,她是受上辈老人的的影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最卑微的位置,把所有好一点的东西都济给别人吃。这固然是一种美德,但这种美德总会让人有点不忍:在过去生活条件不好,难得做一顿好吃的,就把好吃的济给别人吃,而且吃了上顿留下顿,这还能说得过去;但现在条件好了,无所谓好不好吃,喜欢吃下顿再接着做就是了,根本用不着从经济角度去考虑,所以你又何苦呢?话虽如此说,妻子依然如故,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也就这麽延续下来了。
对别人如此,在儿女身上就更甚了。孩子们小的时候就不说了,就是参加工作以后,孩子每次回来之前,妻子总会到商场买一大堆他们喜欢吃的食物,诸如水果、点心之类。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对此并未在意,拿过来就吃。看着他们吃的津津有味,妻子一脸的高兴。其实我看到这种情景,心里并不好受:孩子们不知道,他妈妈买这些好吃的,自己却从未尝过一口;孩子们呢,早已成习惯了,体会不到母亲的这一番苦心,只是漫不经心、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这浓浓的母爱。为此,我曾经故意问过女儿:“你们吃的时候,就不知道让让别人吗?”女儿不傻,立即明白了我的心思:从那之后,每次吃点什么好东西的时候,总会先让一让别人。其实,谁不喜欢吃好的?父母并不是要与孩子争食,孩子吃了,比自己吃了还高兴。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意一下别人的感受。
道理,谁都明白;但只有自己体味出来的才是最真切的。我很高兴女儿能够体察到这一点,她毕竟是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