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
(2014-06-18 00:25: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有一句俗语,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意思是说人老了之后,因为经历的丰富,会积攒下很多人生的智慧。年轻人应该多听取一下老人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少遭受许多挫折。
话是这样说,但在许多青年人那里却得不到认可。因为在他看来,两代人之间有着一条天然的鸿沟,几乎无法沟通;而老年人那些意见大部分都是保守的、落后的,对朝气蓬勃、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的年轻人来说,反而是一种束缚,一种阻碍。其实,在这里,老年人有老年人的道理,青年人有青年人的理由;但大体来说,老人的话总归是身体力行,用亲身经历得出的睿智的人生经验,取得成功的系数要大一些;而当青年人终于在现实中遭受了惨痛失败,这才体会到老人的话其实是对的,如果当初多听听老人的意见,结果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惨。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缘由。
从年初的时候,因为老家的土地问题产生了一些纠纷。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姐妹都已出嫁,母亲常年有病,父亲又突然得了癌症,农村老家的责任田就再也没能力继续耕种了。于是,父亲将一部分交给亲友耕种,剩下一小部分,就委托村干部给找人代耕。近年来,年初土地都在确权,因为姐妹们出嫁后的地都留在娘家,如果土地确权被确在代耕者的名下,那全家人就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了。在姐妹的支持下,我想与代耕者们签订一份协议:土地仍然由他们种着,粮食补贴也继续由他们领取,但必须承认这是我家的地。亲友们很痛快的就签了字,唯独一家外姓人不但对这些年来未付任何转包费而没有半点感恩之心,反而耍起了赖,声称地是村里给的,与我家没有关系,拒绝承认我家的土地所有权。并称:“就是打官司,你也赢不了!”没办法,只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法律注重的是证据。可是最初的土地帐,据说找不到了;目前村里只有1999年土地第二轮承包的账目,可全村第二轮承包的承包证统统被村干部家里的一场大火烧了。对方都没有土地承包证,就仗着他有那块土地的粮补本作为唯一的证据耍起赖来。明明你那个东西就你的,可就是因为没有证据(虽然不是自己的原因),被人生生的抢了去,他还要告诉你:“打官司你也赢不了!”这口气如何能够咽得下!我与司法界的朋友经过研究,觉得没有土地承包证法院不好立案。既然他以粮补本做为唯一的证据,但这粮补本是通过违法手段骗取的,于是就建议我通过纪委部门查处他获取粮补本的违法过程,最终宣布他的粮补本无效就行了。如果纪委有了明确结论,对方仍然不服的话,那么再通过法院起诉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后来,纪委介入,果然证明他的粮补本是骗取的。纪委的同志心细,他们在市档案局调取了当年的土地承包底账,却发现我家的土地承包证(存档的那本)就赫然摆在那里,上面有我家责任田的详细情况,而且明确的写着父亲的名字,还有父亲按的手印。有了这铁的证据,事情马上变得简单起来,对方想再耍赖也耍不了了。
当我亲眼见到这份由父亲亲手填写的土地承包证时,我立即想起当年的一个情景。1999年,父亲的癌症已经到了晚期,瘦的已经不成样子。可有一天他突然回了老家。回来后,才知道村里正搞第二轮承包,父亲就是回去办理此事去了。他回来对母亲说:“我不能将来给孩子留后患。”当时,我的工作很忙,对此根本就没在意,事后忘了个一干二净,所以,导致今天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土地承包证的存在。再加上当时办理此证的村会计故意隐瞒真相,才导致整个过程的复杂化。如果当初知道有这个证存在的话,哪里用得着这一番折腾,给对方的讹诈以可乘之机!幸亏当年父亲的高瞻远瞩!
望着土地承包证上父亲那熟悉的字体,我的感情如何控制得住?父亲用他的深情的爱、深远的目光以及高超的人生智慧,保护了他的亲人,维护了自己的正当权益。父亲,您真伟大!由此,我更加体悟到这句话的正确:“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也因此想对年轻人们说一句:多听一点老人的意见,你不会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