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边鼓(46)
父母对儿女最大的期望,除了快乐与健康之外,还有一条,那就是“平安”。过去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担忧什么?就是担心自己子女是否平安。从我小的时候,父母反复对我灌输的观念就是:“平安就是福,一家人过日子,平安无事,比什么都好。”就像歌里所说的:“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
每个人都会向往宁静与平和的生活,没有人愿意过那种危机四伏、颠沛流离的日子,除非他脑子有病。父母对儿子的担忧与牵挂,就来自于世间事物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的恐惧心理。作为年轻人,富有激情,敢想敢干,勇于挑战,正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固然给自己的人生历史能书写出精彩的篇章,但在这敢想敢干的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风险与危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风险与危机就像躲在暗处的一头凶兽,你稍不提防,它就会扑过来咬你一口,咬得你遍体鳞伤,甚至吞噬掉你的生命。即便风险和危机达不到这么严重的程度,但世道的艰难却是每个人,包括甫入社会的年轻人都能深切感受得到的。儿女乐则父母乐,儿女忧则父母忧,儿女的一行一动都牵扯着父母紧绷着的神经,时时刻刻对你高度关注的父母怎么不担忧呢?
我说这些,并不是反对青年人在社会上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去奋斗,恰恰相反,每个父母都怀着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盼望着儿女的成功。官方鼓励年轻人勇敢的去“开拓”、“拼搏”、“进取”,与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的动机并不相同。官方是站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鼓励年轻人为社会作贡献的角度去做宣传的,对给年轻人所带来的风险与危机却考虑的不多,这就给人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有时,甚至有“落井下石”或“卸磨杀驴”的嫌疑:试看历史上励精图治、醉心于改革的人物,有几个能落个好下场的?当年轻人的闯劲不致于碰触到统治阶级利益的时候,它们是宽容的,甚至是鼓励的;而一旦触及了他们敏感的神经,使它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它就会扯下温柔与宽容的面纱,而露出凶恶狰狞的面目;父母则不同了,他之所以支持与鼓励儿女们去奋斗,去进取,完全是出于一种无私的、盼望儿女快乐的心理;而一旦他们感到这种奋斗与进取会给儿女带来危险与伤害的时候,他们的心一下子就提到嗓子眼儿了:他们宁可放弃所谓的成功,也不愿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他们所看重的,不是儿女做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所关心的,只是儿女们是否快乐,是否平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宁可放弃优裕的物质生活,甚至牺牲掉自己的幸福。父母的爱,才是天底下的大爱、挚爱。人们之所以将母子情、父子情称为“天下第一情”,道理就在这里。
那么,从儿女的角度,如何回报与父母的这种担忧与牵挂呢?我想也并无其他,只要你的每说一句话,每行一步路时,想到有一双目光在时时刻刻的关注着你,你不想因为自己的行为在给自己带来伤害的同时也会伤及到他们,从而增加一些审慎与缜密,减少一些危机与风险,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幸福些,那么,这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