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
(2014-03-03 03:16:33)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昨天是二月二,内弟一家要去内蒙去做生意,我将岳母又接了过来。
内弟为稻粱谋,奔波各地,近几年方才在内蒙乌海立稳脚跟。其实他也已年近半百,上有高堂老母,下有次子未娶,所以,夫妻俩此时还不敢告劳,仍需躬亲劳作,以解衣食之忧。岳母虽身体康健,毕竟年事已高,留下她孤身一人在家,儿女们均不放心。近年来我的父母均已驾鹤西游,儿女又工作在外地,家里只剩下我与老妻二人,且皆已退休。见内弟一家无暇照顾老母,就主动把担子承接过来,将岳母接到身边,一来消除内弟的后顾之忧;二来有我们的照顾,其他姐妹也都放心,毕竟她们家里的担子都不轻。缘于此,内弟总是觉得过意不去,多次表达感激之情。在他们的心里,一直认为养老是儿子的本分,与女儿无关。我再三说,那都是旧社会的老观念,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赡养老人,儿女皆有份,有什么可感激的?再说,家有一老,犹如一宝。岳母年逾八旬,精神矍铄,身板硬朗,根本不成为别人的负担;相反,老人手头还闲不下来,没有活做比生病还难受。她有个特长,用高粱杆儿钉制盖帘儿,包饺子时用起来甚是方便。如今会做这东西的人不多了,所以她将积攒了多年的高粱杆儿都带到这里,一天到晚就是钉盖帘儿。定出来的盖帘儿精致得很,自家用不了,就分送亲友;我还特意送给朋友几块,朋友都喜出望外,连称感谢。
还不仅仅是这些。退休之后,我与妻子都不喜欢出门,一直窝在家里。早已过了“相看两不厌”的年纪,俩人每日相对,哪里来的那么多话说?岳母的到来,使原本有点寂寞的家里,多了一点活泼。尤其是妻子,娘俩聊起天来没完没了,一月所说的话,胜过过去半辈子说的话。最高兴的是一日三餐。我平时与她聊天不多,餐桌就成了交流的平台。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有不少都感兴趣的共同话题。我赋闲以来,也试着学点烹饪,帮着妻子打个下手,饭菜尽量弄得丰富一点;岳母喜欢粗茶淡饭,胃口也好,吃的很顺口。因为老人身体康健,我就极力鼓动她每天喝点酒,活络血脉。老人一辈子不沾酒,到了耄耋之年却被我把喝酒的潜力开发出来,高起兴来,一顿竟可以喝二三两白酒,连她自己的儿女们都感到神奇。
老太太最大的特点是不讨人嫌。对不关自己的事从不多问,更不插嘴;身体健康,不用人伺候;平时自己能够打理的事情,从不麻烦别人;知道我喜欢看书写东西,从不轻易进我的房间;文化不高,气质却很优雅,我与妻子敬她酒,她总要客气的说一声谢谢。这不是生分,而是出于相互间的尊重。我炒的菜,有时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咋地,老太太却从不吝惜溢美之词,弄得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几斤几两,居然飘飘然起来……
家里有这样一个老太太,还会是一件很麻烦、很牵累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