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叔开博客
(2014-01-20 05:47:47)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在李氏家族里,我们这一支文脉算是较盛的,用锡洪公的话来说:“你家门里出‘先生’。”也许是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影响,在村里,“先生”几乎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了。不但要有文化,还得有威望,是红白喜事出头露面的人物。在“锡”辈里,锡绥公初中毕业,算是最高学历了。他年轻时当过教师,因为脾气好,很受学生的欢迎。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他自己讲,在学校里他居然与学生玩一种“撞拐”的游戏。撞拐,是调皮小子的专利,一条腿盘起,另一条腿单蹦着去撞同样姿势的对手,谁被撞得站立不稳就算失败。我无法想象锡绥公与一帮小孩子撞拐的情景。在讲究师道尊严的中国,他也许是最早融入学生当中,成为学生的朋友的实验者吧?锡绥公在村里还当过夜校教师、民兵连长等职,也一直以脾气和善为人称道。他的字写的也不错,逢年过节,经常在我家与我父亲一起写对联,写的满屋子满炕,叫人插脚不下。当然,写完之后,在父亲的命令下,我还要跟着锡绥公一起端着浆糊盆子,挨家贴对联。我负责刷浆糊,他负责往门上贴。寒冬腊月,冻得出不来手,再加上我玩心很重,恨不能赶紧贴完了好与小伙伴们去玩。但他不着急,给这家贴完了又给那家贴,我急的抓耳挠腮,终于等到贴完了,我连浆糊盆子一扔,一溜烟的就跑了。
如今,锡绥公年过七秩,身体康健,前两年还不顾堂弟们的反对,坚持要去打工。鸿治与鸿煜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哪会需要他打工挣那几个钱?用他自己的话说,其实就是为了散一下心。在家里闲着没事,总想打个小牌,输赢事小,身体熬不住,所以,才想起来出去打工。锡绥公是幸运的,年过七旬,上有九旬高堂,下面儿孙绕膝,很有希望五世同堂,这在今天已是难得的兴盛了。现在又学会了上网,五彩缤纷的上网生活,会使他的晚年更加多彩多姿。一边侍奉高堂,一边含饴弄孙,再一边网上冲浪,这日子过的有滋有味,也许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