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气降温

(2014-01-08 01:28:26)
标签:

文化

分类: 故里钩沉
     天气降温,最低达到零下十多度。我有些担心年过八旬的岳母晚上是否觉得冷?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身体素质较差,体内的热量不足以抵御冬季的寒冷。岳母连连说不冷,我这才放下心来。

说实话,我对冬天的寒冷一直有心理阴影。小时候在老家,最怕的就是过冬天。那时候农村经济条件差,一般的人家根本点不起炉子取,唯一的取暖方式就是利用做饭时没有烧尽的柴禾余灰,放在火盆里烤火。那点余灰还没等烤热身体,就已经燃尽了。最难熬的是晚上钻被窝。那被窝凉的像冰窖,钻到被窝里,连身子都不敢伸直,就那么蜷曲着到天亮,身子一宿都暖和不过来。人们开玩笑,说钻被窝就是升“团长”,团着身子的“团”。每家都有两个锅灶,为的就是轮流着烧火做饭时,让烟通过与锅灶相连的土坯炕,再从烟囱里冒出去。这样,土炕就不至于太凉。为了在哪边的锅灶做饭,我与姐妹们经常会发生争执。为了公平起见,只能是轮流着一边做一顿。我与祖父同睡,就占了祖父的光,父母总会命令姐妹们在我这边的灶里多烧几顿。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在父母眼里,地位要比姐妹们高得多。为了不让我钻凉被窝,母亲就在做晚饭时把一块砖头烧热,用毛巾包好,放在被窝里,把被窝捂热。

那时祖父已经九十多了,身体没病,就是年纪大了,火气不足,怕冷。父亲在生产队当干部,每年还能托人买几百斤煤,点个小炉子为祖父取暖。一到冬天,我就与祖父一起摊煤饼子,就是把煤掺上土,加水活成煤泥,摊成圆饼状,烧的时候,掰碎放在炉膛里。可是,那点煤根本就不够烧的,由于加的土太多,那煤饼子根本就冒不出火头来;再说那炉膛本就小的可怜,煤饼子在里面只能维持不灭而已,散发出来的热量远不足以烤热整间屋子。祖父每天盘腿坐在炕边,架着两只胳膊烤手,几乎是把整个炉子搂在怀里。这个姿势,一摆就是一天。母亲为此很是担忧,她说,整天这样烤着,年轻人也得烤干了。祖父也懂这个道理,但没办法,不烤火就冻得无法坚持。即便是这样,祖父仍然觉得冷。当时,我的一位堂叔在石家庄当兵,父亲托他花了六十元钱在部队买了一件灰色的皮大衣。那时的六十元钱,已经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了。一到冬天,这件皮大衣就没离开过祖父的身,那只小火炉与这件皮大衣,就一直陪伴着祖父,直到去世。当时,唯一使我感到温暖的是,祖父围着火炉,会给我讲一些他年轻时所经历过的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他的故事会使我暂时忘记了寒冷。

所以,直到现在,一到冬天,我就会记起祖父架着两只胳膊,搂着炉子烤火的那个姿势,心里总是酸酸的。现在好了,进了城,有了暖气,实在不行还有空调,总不至于让老人在刺骨的寒冷中熬过冬天了。可惜的是,早已作古的祖父无缘享受这一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