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火烧”

(2013-09-29 00:38:18)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平时,我一般都是在家里吃早餐,总觉得路边摊贩的东西太不卫生。可是,隔不多久,就会忍不住跑出去吃一顿。我最喜欢的是火烧就羊肠汤。有一家“窦记羊肠汤”最为出名,每天早晨都得排队。我会来一碗羊肠汤,再要两个火烧,一顿早餐就吃的津津有味,大汗淋漓。

 火烧也叫烧饼,分为有馅与无馅两种,烤得焦黄爽脆,表面一层芝麻,咬一口,满嘴喷香。从前家里穷,只是听祖父讲过火烧如何好吃,却从未真正尝过。倒是从《交河县志》里看到一则笑话:有一对夫妻不孝顺,经常背着老父亲买火烧偷着吃。一日,老人回家,听到门里有动静,就隔着门缝往里面看,原来儿子儿媳与孩子正偷着吃火烧。儿子催孙子说:“快吃,等你爷爷回来就吃不成了!”老人听了喟然长叹,作了一首打油诗:“隔着门缝往里瞧,我儿他儿吃火烧。他儿长到我儿大,我儿也是摸不着。”看了这个笑话,我就更想尝一尝火烧的滋味了。吃不到,就缠着爷爷仔细打听,仿佛听听也能解馋似的。爷爷说:“咱当地的火烧还不算最好的,要说好吃,还是北京的火烧好吃。”接着,就给我讲起庚子那年他在北京亲眼见过的事来。据说那年一开春,北京街头买火烧的特别多。小贩边喊边卖:“火烧!火烧!大火烧!”到处都是“大火烧”的喊叫声。于是,有人觉得不祥。果然,那年就闹起了义和团,烧教堂,杀洋人,一把火烧了北京前门大栅栏,十几条胡同,一千八百多家店铺,七千多间房屋被付之一炬;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故宫仪鸾殿突然着火,仪鸾殿连同几百间房屋成了一片废墟;最后,把洋人惹急了,一把火将圆明园又烧了第二遍。当然,最后又是杀“拳匪”,又是割地赔款什么的,丢人又丢财,从此,中国人就没了好日子过。所以,后来好多人一听见“火烧”俩字,心里就发毛。

圆明园的“火烧”我没赶上,不知是什么滋味;但真正的火烧,在多年之后我终于尝到了;并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一直喜欢到现在。但从中我也悟出一个道理:只要让老百姓有火烧吃,那真正的火就烧不起来;要是真把老百姓逼急了,那大火烧起来,可就不是仅仅烧圆明园那么简单了。也许,“火烧”本身就是对执政者的一个提醒吧?

                                              2013-9-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在家吃饭
后一篇:所谓“烈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