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目光从子女身上移开
(2013-08-09 01:42:57)
标签:
杂谈文化 |
分类: 杂谈 |
人上了年纪,随着社交范围越来越小,能做、能管的事情越来越少,就会渐渐的把关注的目光转移到孩子们的身上。大事小情都要一一过问,一一发表意见;再加上上了年纪容易唠叨,一件事要反复交代多少遍,唠叨得孩子听着不耐烦,走开又不礼貌;尤其是在一些大的问题上,作为父母更是不敢掉以轻心,关怀的更是“无微不至”,什么找对象啦,要孩子啦,人际关系啦,就连隔行如隔山的工作细节也要问个不休。遇到孩子知礼道法的,还能耐着性子听你说,可你说完了,他也早就忘了,或者根本就没听进去,一转身,他该干嘛还是干嘛;遇到性子不好的孩子,没等你唠叨两句,他或者拂袖而去,或者立在那儿与你吵。气得你火冒三丈,气得你心脏病复发,他照样老虎拉碾子——不听那一套。长此以往,父子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矛盾越来越大,以至于父子反目,母女成仇。
按理说,父母都是出于一片好心与爱意,为什么就是得不到晚辈的尊重与理解呢?其实,这不能把责任都怪罪到孩子身上。本来两代人之间思维方式不一样,“三观”也不一样,再加上这些年来科技发展的这么快,知识结构更新的也更快,老年人对新事物就愈加陌生,谈论起来就更没有共同话题。这时再过多的参与,往往就成了盲目干涉。本意是想给孩子帮忙,实际上反而添了乱,不是叫孩子们抓狂吗?结果弄得家庭不睦,矛盾加深。何苦来着?
既然如此,莫如把关注的目光从孩子身上稍稍移开一点,你只消从旁边瞧着,不要多插言,关键时刻给他提个醒就是了。提意见也要言简意赅,只供他们参考。说不说是我的事,听不听是你的事。这样,心态放平了,说出来的话也会更理智,口气更和婉,孩子们更容易听得进去。要是你还有精力的话,不妨自己找点事做,读读书,看看报,练练书法绘画,养养花草虫鱼。把自己的精力用到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上面,日子充实了,心情愉快了,身体也好了,自己有利,也减轻了孩子们的精神与经济负担。争执减少了,气氛和谐了,家庭也就和睦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都说人要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真明白。老了老了,还活不明白,咱这一辈子白活了不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