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话新提》(11)
“家丑不可外扬”的意思谁都明白,但家丑为什么不能外扬,却少有人往深里细想过。近日闲来无事,为此专门查阅辞典若干种,却始终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是说家丑不能外扬,至于为什么不能外扬,都是避而不提。到最后,还是从孔老夫子那里得到一点颇为牵强的说法。叶公对孔子说:我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羊,而他亲自去告发。谁知孔子听了,却大不以为然,就回答说:我家乡正直的人与此不同。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表现在这里了。(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 见《论语》)。
孔子的话颇值得玩味。他将父为子隐和子为父隐的做法说成是正直,看来,是正直的人才主张家丑不可外扬的。不过,虽然圣人如是说,但在俗人如我者流看来,却不
敢苟同.如果家有了错误,或者犯了罪,既使不能大义灭亲,也不应当包庇窝藏。犯点小错还无所谓,但如果是杀人越货,成了当地之害呢?如果犯了十恶不赦的大
罪,本应天诛地灭的,可家人还都相互隐瞒包庇,那么,这世界上还有公理可讲吗?
家
丑不可外扬,说穿了,不过是怕被传出去以后,面子上不好看,有损礼仪之家的威望;往大里说,也给甚要面子的圣人们脸上抹黑。有了丑,家人不说,外人也不知
道,这才天下太平。哪怕是老公公扒了灰,儿子杀了娘亲,只要外人不知,这家庭从外面看起来,仍是相安无事,其乐融融。说明圣人教化民众,乡风淳厚,永庆升
平了。 —— 然而,这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儒家学说的虚伪性。君子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靠的是个人的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是建立在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基础之上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有错必纠,犯罪甘愿受罚。这样,才有公平可言,别人才会服气;而绝不能靠隐瞒真相、混淆是非来骗取别人的信任。至于把家丑不可外扬说成是正直之举,那就未免有点强辞夺理之嫌,迹近于无理翻缠了。最为严重的是,在一个
强调家即国、国即家理念的社会里,有些行政管理者将“家丑不可外扬”推而广之,使其掩饰在所辖那一方土地上的种种丑行有了理直气壮的借口,造成了欺上瞒下,正不压邪,巧取豪夺,腐败成风,严重恶化了社会环境,增加了民众疾苦。眼下有些官员公开宣扬“防火、防盗、防记者”,就是源于这一点,堂而皇之地将自
己治下的种种丑恶现象视为“家丑”,理直气壮地捂盖子,压制民意,为自已的个人升迁铺平道路,因此,他自然会将以揭露社会真相为天职的媒体和记者视为洪水
猛兽,要象防火防盗那样予以提防了。
不管是家丑抑或国丑,既然是丑,就不能怕揭。长了脓疮,只有将其捅破,然后对症下药,身体才会迅速康复;如果讳病忌医,只能使病情加重,乃至不起。而且,人人心里有杆秤,“家丑不外扬”最终不过是些掩耳盗铃式的把戏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