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盗亦有道”说道德

(2013-03-01 06:36:21)
标签:

文化

分类: 旧话新提

                          ——《旧话新提》(9)
    “盗亦有道”的“道”,并非仅指行而下的规矩、准则之类,這裡主要的是指“圣人之道”,也就是我们傳統文化意義上的“道德”。这个典故,来自于《庄子》。 盗跖说:无论哪里都是有道的,如猜测屋内所藏的财物,就是圣;带头先进去,就是勇;最后出来,就是义;酌情判断能不能下手,就是智;分赃平均,就是仁。这 五样不具备而能成大盗,这是天下绝没有的事。故而庄子叹曰:善人不懂得圣人之道便不能立身!盗跖如果不懂得圣人之道则行不通啊!
    庄子这一叹,叹得深刻而又令人绝望。中国的圣人之道,本来是用于挽救世风与人心之既颓的,却为善人与强盗所共用。纵观历史,确实可以看出,天下鼓吹道德最 为用力的有两种人,一是道貌岸然的道学家,一是杀人越货的强盗。道学家鼓吹道德,是为了帮助统治者安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而强盗讲道,则是为了拉拢属 下,保持纪律严明,以便於強盜事業的發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学家大多流于空谈,属于纸上谈兵之类,而强盗才是真正的道德实践者。孔老夫子讲道德;却未 攔住世风日下;終其一生大搞“克己复礼”,终于也没复成;宋江建了个忠义堂,却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紧紧的围绕在自己的身前身后。看来,强盗讲道德,居 然比圣人讲道德的成绩还要好一些呢!
    用来教化人心的道德可以同时为善人和强盗所用,可见“道德”也不是什么可靠的玩意儿。其实,中华文明的任何一条道德准则,几乎毫无例外的都受到过批判和颠 覆。忠孝节义类自不必说了,上世纪初一場“砸烂孔家店”的戰鬥,就将它砸了个体无完肤;即便是连人们普通认可的“真善美”,不照样在文革中受到强烈的冲击 吗?这当然不能完全归罪于一次次的政治和文化运动,而是道德本身就存在着问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候的标准。同一种做法,在过去可能是功,到现在可能就成了 过。看来,道德本身也应当与时俱进,用死板教条的旧道德去套现代人的时候,难免要碰一鼻子灰的。
    由“盗亦有道”说到了“与时俱进”,扯得远了,就此打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