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诗歌照亮生命

(2012-12-28 06:08:11)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艺评论
                                             ——序《七言绝句三百首》
   建文老师第二夲诗集《七言绝句三百首》即将付梓,命我作序,令我惶恐者久之。吾生也晚,后生小子何德何能,敢在前辈面前说三道四,遑论作序?只恐不能添花于锦上,反而着粪与佛头。怎奈师命难违,只得硬着头皮,打起精神,仓皇捉笔上阵,待看究竟能写出怎样的文字来。

我与建文老师初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是那种一见面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幽默与机智是远近出了名的。他的语速不快,而且神情严肃,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可说出的话,却是妙语连珠,机锋毕露,透着人生的沧桑与睿智。听他讲笑话,绝对是生活中的一大快事。尤其在酒局上,三杯酒下肚,就更是灵感汹涌,笑料不断,乐得大家弯腰捧肚,给酒场陡添许多乐趣。当时我就想:凭他满腹的故事,不能流传后世,算是可惜了。

他退休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突然有一天他到我办公室来,拿出一摞诗稿要我看。我接过诗稿,却用怀疑与研究的目光打量着他:与他同事二十多年,从未听说过他爱好文学,怎么突然之间就出来一摞诗稿?他说,退休之后,人闲下来了,觉得无事可做。自己既不玩钱赌博,也不养花种草;再加上年纪大了,视力、听力都不济,读书看电视时间长了承受不得。“年近八旬无所欲,房前屋后种诗田”,恰逢一群老朋友拉他加入诗词协会,他就这么写起诗来。谁知一发而不可收,以致到了痴迷的程度。据他自己说,有时夜里睡下了还在嘀嘀咕咕的叨念他的诗歌。老伴说他走火入魔了。他承认自己不是才华横溢、立等可取的那种才子型作者,而是典型的很吃功夫的“苦吟派”,短短的几句诗,能叫他辗转反侧,寝食不甘。但他写诗的兴致很高。在诗人的眼睛里,到处都是美,俯拾即是诗,几年下来,竟有了不俗的成绩,而且有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

  如今,他已是七十七岁高龄,身体一直不太好,前几年还做过好几次手术。他自己也说过,要不是因为写诗这个精神支柱支撑着,恐怕身体早就垮下来了。人们常说:让诗歌照亮生命。如果说别人,那我肯定会觉得特矫情;但用在建文老师身上,却是再恰当不过了。拨开烦恼丝,心生大欢喜,精神健硕的人,身体焉能不强壮?

近日,建文老师到我家来,又拿出一本诗稿,说他的第二本诗集即将付印,要我在前面写几句话。送他走后,我将诗稿一口气读完。这本集子收录的是他近三年来所写的三百余首七言绝句。我一直以为,在古体诗词中,七绝最为难写,区区二十八个字,不管你怎么折腾,弄不出点味道来,那就是白开水一杯。但在那么短的篇幅中,要有思想,有情感,有画面,有诗味,又谈何容易!还没等你施展拳脚,篇幅早就超了,所以,只会一点花拳绣腿的人,是写不了七绝的。读完这三百余首诗,我觉得他的表现手法更加娴熟与丰富,诗味儿更加的醇厚绵长了。说实话,要说他达到了什么什么样的文学高峰,那自然有过誉之嫌;但是,他的作品都是写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体悟,处处显示出他对所处世界的思考与探究。有的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有的是对故乡人和事的温馨记忆,有的是对现实中美的讴歌与礼赞,对恶的鞭挞与抨击,更有对自己灵魂的严厉拷问。这样的作品,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与思考是绝然写不出的。从诗的风格来说,他不热衷于典故的卖弄与堆砌,也不屑于华丽辞藻的修饰与雕琢,只是用一种淡定的人生态度,平实的诗歌语言,通俗的叙事方式,细腻的生活观察,深邃的理性思考,形象而生动地描摹生活的场景。“群聋相聚乐无穷,闹话戏言乱老营。你来我往多趣逗,腾空万里老顽童。”(见《群聋闹场》)。这样的场景,生动鲜活,没有深刻的生活体察,谁能摩出?这样的诗句,风趣幽默,皆因历经风雨与沧桑,非你莫属!我尤其喜欢他的一些描写田园生活的作品,短短几句明快而不失俏丽的描述,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就像一幅淡雅而有趣的水墨小品,使人读了浑身通泰,十分舒服。诗的好坏并无统一标准,我觉得,只要能够直达读者心灵的,便是好诗。诗人的意义不在于你写出了多少长长短短的句子,而在于你的作品能赋予读者一种精神,能够使人从尘世的喧嚣中出逃,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只有心灵不曾蒙尘的人才会领悟到生活的诗性;只有澄明的耳朵才能听到诗神的召唤。

能够被诗照亮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也肯定是生机蓬勃的。一个爱诗的人,一定会身心俱健,因为他不忍弃诗而去;诗也舍不得他,天地间知音难得,焉能轻易放手?人诗相扶将,遍地是春光!我还在期待着建文老师的第三本、第四本....乃至更多诗集的问世。感慨之余,不揣浅陋,成顺口溜二则:

捻须耐得半宵寒,人生风月已昭然。

        建文立言千古事,生命点得诗火燃。(其一)

手把笔锄耘墨田,文曲殷勤为探看。

       珠玑满筐诗满筪,烈士暮年红霞乱!(其二)

拉杂写来,竟成两千余言,隔靴搔痒,不敢称序,就算做我对建文老师的一份祝福吧!

                                                2012-12-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