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来信——儿子篇
(2012-09-02 03:21:43)
标签:
文化 |
分类: 小说 |
老姜师傅一听,简直气得火冒三丈。他生气倒不是买房的事——他明白,这年头女方结婚不要房的很少。儿子没有什么过硬的背景,只身在北京打拼,能有北京姑娘嫁给他就烧高香了。女方的这一要求并不过分——虽然老姜也拿不出这笔钱;他生气的是女方说的最后那句话:说白了,不就是不认这个公公婆婆吗?瞧不起小地方人,瞧不起我这下岗工人!假如我老姜是个当官的或者大款,她还会这样说吗?
“小市民!”老姜师傅终于想起前些年流行的对城市居民的这一蔑称。他最在意大城市人瞧不起自己这小地方人,因为这意味着将来自己的晚年将会在儿媳鄙视的目光中度过。他生未婚儿媳的气,更生儿子的气:“这个孽种,身上就没长公鸡毛吗?”一听老姜骂儿子,老伴不爱听了:“不怨你这个当老子的没能耐,你骂儿子干啥?”这一下捅到了老姜的痛处,老两口子吵了起来,气得老姜赌气推着车子出了家门。
老姜原先是县装卸队的职工,多年前单位就解散了,下了岗的老姜托熟人在园林处谋了个临时工的位置,也就是为马路两边的花木剪剪枝、浇浇水之类的;老伴也在清洁队扫大街。挣钱虽然很少,但两口子没有别的能耐,也只有凑合着过日子罢了。供儿子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耗尽了他家的所有积蓄。如果再让他拿北京购房的首付,也就只能是卖自己眼前住的这套公改房了。可这房子卖了,自己住到哪里去呢?总不能睡马路去啊!老两口子原来有个打算,也就是把老家的这套房子卖了,到北京与儿子同住。这下倒好,儿媳一句话,就把他的后路给断了。他能不生气吗?
今天的工作是与几个同事一起为马路边的花木浇水。这一整天老姜师傅的情绪都特别糟糕,嘴里絮絮叨叨不断的骂街,见什么都不顺眼,接三差五的就骂几句北京人。几个同事知道他遇到了糟心事,问他又不说,只好冷着他,不与他说话了。晚上下了班,老姜回到家里,从一只口袋里抓出一把花生,拎过在柜上放了很长时间的那半瓶酒,一言不发的喝起闷酒来。老伴看他一副气鼓鼓的样子,想劝他少喝点,又怕他发脾气,干脆就不理他,自顾干自己的活儿去了。老姜本来酒量就不大,再加上心里有气,半瓶酒没喝完就撂倒了。
睡到半夜,老姜被渴醒了。他抓起老伴为他晾的凉白开咕咚咕咚一气喝了下去。老伴一直没有睡,见他醒了酒,就与他提起儿子的事。老姜这时酒醒了,气也煞得差不多了,就认真的与老伴讨论起来。直到天快亮了,两人才算达成了一致意见。老姜干脆不睡了,拉亮电灯,趴到桌前,给儿子写起信来——
“儿子:听你娘说,你们要结婚,我与你娘都很高兴,你成了家,我与你娘的心事也就了了。你对象提出结婚要买房,这是理当的,没房子不能算个家。我与你娘合计过了,把咱眼下住的这套房子卖了,基本够首付,还贷的事就得靠你们自己了。老爸老了,没有用了,再也没有这个心气儿了。我原先说过将来我要到北京与你们一起住,其实那是说着玩的。你想,在北京我与你娘两眼一抹黑,谁都不认得,连个啦套儿的人都没有,那不是叫我们活受罪吗?我想好了,等把这套房卖了,我与你娘就回农村老家,老家那三间土坯房我一直没舍得卖,就是为了养老的,拾掇拾掇凑合着住,没问题。你们就放心的在北京工作,混好了,我与你娘脸上都好看……”
第二天一早,老姜师傅就把信投到了邮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