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桑葚

(2012-05-27 01:50:36)
标签:

文化

分类: 故里钩沉

                             ——故里钩沉(112)
    堂弟从老家来,带来一些自家种的桑葚,使我记起了很多关于它的往事。
    桑葚是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桑葚又叫桑果、桑枣,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又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 也许是地理与气候的原因,我们老家一带种植很少,村里只有为数不多的桑葚树,既不能成林,也很少为人们创造直接收益,因此,不大为人们所重视。平时人们也不怎么管它,一副任其自生自灭的样子,只是到成熟的时候才会有人看着,以防孩子们给偷光。树少,产量又低,基本上就是分给社员们解馋了。也有个别过日子细的会把它拿到集市上卖,但也卖不了几个钱。
    但就是这么不大起眼的东西,却给我们这些孩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放学之后,一群小伙伴们就会商量好怎么将这令人馋涎欲滴的桑葚弄到手。有时候趁看护人疏忽的时候趁机偷上一把,但因为桑葚小,还得一个个的摘,所以收效甚微,一次也偷不到几个;有的时候刮大风,会将成熟的椹子刮落一地,看护人来不及捡,我们就会趁机一哄而上,你争我抢。看护人追这个,那个去抢;追那个,这个又回来了。最好的机会是晚上。因为天黑,不容易被发现,就可以踏踏实实的偷摘了。不过,晚上最大的缺点是看不清,只好用手去摸,摸到什么就是什么,往往偷回来的有不少是不熟的,酸的倒牙,根本没法吃。
    要说偷椹子最愉快的经历,是上了初中之后。上学途中,要经过苟村。说也奇怪,方圆几十里,唯独这个村子桑葚种的多,长得也好,真是又大又甜。由于树多,看护人看不过来,就给我们造成了很好的下手机会。尤其是中午,天热的厉害,看护人在小窝棚里昏昏欲睡。这时候,我们就会偷偷地溜进去,直接上树,被树叶一遮,看护人就更不容易发现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放开胆量与肚量,痛痛快快的大吃一顿。偷得多了,也偷出了经验,知道什么样的椹子好吃,什么样的不好吃,甚至哪棵树上的椹子个大、好吃,我们心里都有数。椹子有黑白两种,以黑的为主。它是逐渐由小到大,由硬到软,再由青到红、到紫、到黑的。直到完全变成了黑色,才说明椹子成熟了。这时候的椹子黑黑的,晶莹剔透,像一粒粒黑色的珍珠,摘一颗放在嘴里,甜甜的,带有一点酸,几乎胜过我们吃过的所有水果。不过,这还不是我的最爱,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种白色的椹子。它是由绿变白的,到完全成熟时,在白中有一点粉红。吃在嘴里,只是满口的甜,没有半点黑椹子的那种酸。
    因为我们这些“小偷”防不胜防,有时候被人家告到学校里,老师就会批评我们。我们当然不会轻易承认,可是,老师让我们张开嘴,一嘴被染黑的牙露出来,就完全暴露了行迹。当然,我们也会汲取教训,下次再去偷吃的时候,末了要用水洗牙。可是,桑葚的颜色很难洗去,就狠命的用纸搽,一直搽到被老师看不出来。当然,有时候搽的不够干净,仍然被老师看出来,那就只好怨自己的粗心大意,挨训挨批,也只得认了。
    这些年来,桑葚的种植一直没有大的发展。虽然市面上也偶尔有卖的,但数量极少,而且从个头到口感都比从前差的很远。我吃了几次就兴味索然,再也不买了。不过,这两年情况有点好转,价钱涨了不少,种植的也渐渐多了起来。堂弟说,老家大叔与婶子也种了一些,长得还不错,卖的也好,这些日子几乎每天都卖个一二百块钱,老夫妻俩都挺高兴。听到这些,我心里也高兴起来,甚至想,说不定哪天我会再回到老家,重新体会一下当年的经历。虽然不会像当年那样去偷,但用自己的手亲自采摘,也就足以体会到当年偷椹子的那种乐趣呢!
                                   2012-5-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晨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