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吃不过饺子

(2012-05-05 05:06:34)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说
    “不过了。”她把油瓶里的香油一股脑儿倒了个底朝天,顿时,一股香味扑进了鼻腔。她活了七十来年,还从没有这么奢侈过。平时,往菜里搁香油的时候,可是用筷子头蘸着,只能滴上那么一两滴的。这一瓶香油,吃了两年了,如今还剩下有一两多。这回,一下子全倒了进去,这绝对是一顿她从没吃过的最香的饺子。
“好吃不过饺子,
轻松不过睡觉,
省心不过死了。”
    这是她小时候,每逢家里包饺子时,爸爸最爱说的一句话。那时候,她还小,别的听不懂,只觉得“好吃不过饺子”这句话说得绝对正确。
    馅拌好了,面和好了。然后,就包起来。别看她不经常干这活儿,可包出来的饺子绝对精致。个头不大,馅儿大皮儿薄,老头子活着的时候,往往是一口一个,还在耍贫嘴:“一口一个两口仨,三口七十二个加八个。”如今,那死老头子是没有这口头福了。如今,自己还能吃,因此她要尽情的享受这一切,特别是今天。所以,这饺子包得就格外用心。她包出来的饺子,边儿都捏的严严的,煮多长时间都不会破。个头小小的,像月初的月牙儿,又像小巧的猫耳朵。快包完了的时候,她想起来什么,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纸包来。剥开好几层纸,才露出小枣似的一块暗黄色的结晶体。她用小擀面杖捣碎,倒进仅剩的一点儿菜馅里;又特意擀了个大的饺子皮儿,包进了所有的馅。她包得那么精心,生怕留下一丝缝隙,进去汤就冲淡了整个的味道。最后,她把这个饺子边上,捏出了一溜美丽的花纹。花纹精致匀称,使整个饺子像件艺术品。从前,每当过年包饺子的时候,她都会在包有一枚硬币的饺子上捏出那一溜花边。于是,吃的时候儿子和闺女就抢着找这只带花纹的饺子,有时,还会争得吵起来。
    如今,他们再也不会争了,也不会吵了,男娶女嫁,都是四十多岁当爹当娘的人了。想起儿子,她的眼里放出几丝冷冷的光来,恨恨的,但不一会儿,就变了,变得慈祥起来。儿子虽然有点忤逆,但毕竟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再说,她这病也是没救手的病,真要一时半会儿死不了的话,说不定还要拖累得他们的日子都过不了。唉,人的命,天注定。阎王叫你三更死,谁个敢留到天明?这命呀,认了。
想这些烦心事干啥?她自言自语的道。包完了饺子,她开始烧水。她把水桶里多半桶水都倒进锅里,煮二十来个饺子,远远用不了这么多水。可是,那是儿子专为她从老远的井里挑来的,不能浪费了呀!她又从院里把仅剩的两捆芝麻杆都抱了进来。平时,这好柴禾舍不得烧,大概当时她自己也没意识到是为煮这顿饺子留的吧?如今,不留了,全烧了它。
    慢慢的,水开了,饺子下到锅里,不一会儿,熟了,香喷喷的,在锅里打滚儿,象一窝活蹦乱跳的猪仔儿。她捞了整整一大碗,端到屋里的桌上。突然,她想,她要再奢侈一回,就又找出满是灰尘的蒜罐子,刷净,又拿来几瓣已枯蔫了的蒜,砸成蒜泥,搁上醋,蘸饺子吃,那才算是真正的吃饺子呢。
    都忙活儿完了,犹豫一下便开始吃饺子。饺子吃的很快,狼吞虎咽的,不一会儿,碗里便只剩下了那只硕大的花纹饺子。她停住了筷子,发起呆来。
    十五度的电灯发出昏黄的光,屋里的东西都朦朦胧胧的看不太清。她下了炕,走到柜子前,翻了半天,从最底层翻出一个包袱来,解开,是件粉红色的对襟儿袄和一条翠绿色的裤子。这是五十年前,她嫁进这个家门时穿的嫁衣。粉袄绿裤,配上好看的脸蛋,画上的仙女活了。可惜的是,这身衣服只穿了三天,便脱了下来。从此,包在包袱里压在柜底,再也没有穿过。每天做饭打食,推辗转磨,还要下地干活,穿那身鲜活儿的衣服不搭调,也让人家笑话呀。今天,她想起它来了。是啊,想当年,作为新娘子的她,穿着这身衣服,曾引起多少男人贪馋和女人嫉妒的目光呀。在村里,她被人议论了好几天,那是她一生中惟一一次的荣光和辉煌呀!
    她仔细的将衣服穿好,又理了理发髻,拿起镜子照照。灯光太暗,看不清楚,于是,她又打开手电筒,照着自己的脸,然后再往镜子里瞅。这回,看得清了。还好,这张脸还说得过去。可是,要再过上三个月五个月,可就难说了。据说这种病,最后整个人都要耗死,瘦死。死后入殓的时候不还得把人吓死? 
    她不知道她为儿子省下这笔治疗费,儿子是否会将她的后事办得风光一些?其实,娘也是为你脸上好看呀,孩子。白事的风光,是孝子的脸面,这怪不得娘的自私。她想起平时村里死了人,人们就像过年过节一样,成了大伙的一乐儿。她也每每随着人们去看热闹。死人出殡的时候,都要用“罩”。所谓的“罩”,其实跟女人出嫁时坐的轿差不多。为什么要叫“罩”呢?她不知道。灵棚前人山人海,吹唱班子吼声震天。葬礼上放些《小女婿》《五家坡》之类的梆子和一些《两只蝴蝶》之类的流行歌曲。最乐人的是一伙子红男绿女,伴着《今天是个好日子》的乐曲扭起了屁股。司仪庄严而嘹亮的一声“起棺嘞!”于是,鞭炮齐鸣,乐声震天,孝子孝女们哭天嚎地,前面一顶引魂幡开路。这时候,全村男女老少的目光都一齐聚集到死者的身上,而他却稳稳的躺在“罩”的棺材里,享受着人生的最后一次辉煌。而作为一个女人,一生中也就风光这么两回:头一次坐轿,最后一次用“罩”。 
    她相信,他儿子肯定会让她风光这最后一次,毕竟,他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更何况,又省下他因药费而东借西挪的拉个大窟窿呢。 
    这时,镜子里影像逐渐模糊起来,手电筒的电池没电了。她索性关了电筒。唉,想那么多干什么呢?死后风光不风光,管他呢?不是说,“好吃不过饺子,轻松不过睡觉,省心不过死了”吗?两眼一闭,两腿一蹬,吹灯拔蜡踹锅台了,爱咋地咋地吧。“对,吃饺子!” 
    那只花边饺子,已经凉了。静静的躺在粗瓷花碗里。这时,从邻院里传来儿子儿媳和孙子的说笑声,她忍住不听,也不去想他。她回忆起前些年,村里曾放过一部外国电影。那电影讲的什么她没看懂,电影里的人说的话,她也有好多听不懂。她只记得有一句:“我横路静二自感罪大恶极,因此,我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句话她听懂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其实不就是个死吗?她之所以不爱看外国电影,就是因为外国电影里的人全都有话不痛快地说,总是那么东绕西绕的,叫人听着别扭。还是咱中国人利索,说吃就吃,说喝就喝,说咋的咋的。 
    吃!她用筷子夹起那只饺子,可是,她却觉得嘴不利索起来。饺子在唇边抖动着,好半天,还在唇边颤。她想起那部电影里还有一句话,她听得似懂非懂的话: 
    “你看,多么蓝的天啊!走过去,你就会融化在天空里。……不是跳过去了吗?……也跳下去了,所以,我请你,也跳下去吧!” 
    那部电影的作者恐怕到死也不会想到,在遥远的中国,一个普通的小村里,有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此时此刻,会深深的陶醉在他所创作的艺术氛围里。 
    她终于将饺子放进了嘴里,使劲的,快速的嚼着。她没感觉到有什么异味,闻到的,只是饺子的芬香。她想也不想,使劲咽了下去。这时,她仿佛又回到了十七岁的妙龄,她忐忑不安地坐在轿里,听着外面乐器的吹打声,对那个莫测的未来充满了迷茫、惶惑和期待。接着,她又想起了电影中那“啦呀啦”的乐曲声。这阵,她觉得比二十多年亲耳听到的还要清晰。突然,从心底里生腾起一种要大唱一声的欲望。要知道,她这一辈子,除了在没人的时候小小哼哼过几句小曲外,从未敢放声的唱过呢。如今,她的思想解放了,胆子更大了,她摒住呼吸,使足全身的力气,可着嗓子,高唱一声—— 
    “儿--啊--!” 
    这声音,那么响亮,那么悠长,那么质感,那么富有穿透力,穿过窗子,向室外飞去。室外,月光明媚,夜风清凉。歌声飞向东院的窗子,撞到窗户玻璃上,被撞了回来。东院传来一家人幸福的笑声。于是,那歌声,又向远处飞去。渐渐的,消失了。可惜,没有一个人听到,只有树梢上的乌鸦似懂非懂的听见了,模仿着她的声音—— 
      儿---啊---! 
      儿-------啊--------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微小说三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