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间突击

(2012-03-08 05:01:25)
标签:

文化

分类: 故里钩沉

                                    ——故里钩沉(71)

    作为庄稼人,农忙季节活儿干不过来的时候,晚上加一加班,突击一下,应该说是正常的。初中刚刚毕业那会儿,我在老家干过几年农活儿,深知其中的滋味。

    夜间突击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的,也是实际需要的;另一种是被动的,是应付差事的。先说第一种,即主动的那一种。活儿忙的时候,如麦收与秋收季节,那时活儿又多,又得赶时间,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使一年的收成毁于一旦。比如说麦收期间,时间又短,任务又繁重,需要收割与打麦同时进行,因为不知那会儿来一场雨,割下来的麦子捂在地里,收成就要大打折扣;轧下来的麦子如果不能及时晾晒就会发霉变质;秋收也是这样,一是要赶季节种小麦,二是秋雨连绵时间长,如果不能及时收获,就会把已经成熟的庄稼烂在地里;同时,还会耽搁冬小麦的及时播种,影响来年的收成。所以,这种时候白天干不完的活,就需要晚上来完成。晚上干的活太多了:有月光的时候,捆过玉米秸,往场里背过庄稼,锛过高粱等等;没有月光的时候,在场里拉起电灯,用机器突击轧场、剥玉米皮等。尤其是麦子浇返青水的时候,由大队统一组织,用一台大抽水机连夜浇灌,我们就分成几班,黑白连轴转,困了的时候就裹着大衣往背风的地方一躺,好歹眯缝一会儿......这样的事情简直是太多了,不过,这些活儿是必须要干的,因此,人们也没有多少怨言。当然,我那时候年纪小,又是娇生惯养熟了的,难免会有一点不满情绪。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还偷了一回懒。那天晚上,大家从地里往场里用筐子背绿豆秧。因为人多,队伍渐渐地就拉开了距离。反正黑咕隆咚的谁也看不清谁,我与另一位伙伴就躲到路旁的庄稼地里,偷着抽从家里带来的烟,就连队长也没发现队伍里少了两个人。等到他们背下一趟的时候,我们才趁大家不注意,悄悄加入到队伍里,若无其事的与大家大声说笑,谁也不知道我俩竟少背了一趟。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被动加班。这种情况,往往是响应上级的号召,纯粹是摆形式,走过场,把人们折腾得精疲力尽,却又没有多少实际效果。也是政治环境使然,那时候不管干什么工作,也不管值得不值得,需要不需要,动不动就搞群众运动,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大打一场人民战争”;一说就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敢教日月换新天”,“白天红旗招展,晚上灯火通明”,弄得人们疲惫不堪,只能以消极怠工来对付。人们最反感的是过年的时候,不让大家过个舒心年,叫人们累了一年了好好歇上几天,偏偏要“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有一年,甚至连大年三十的饺子也不让人们吃安生,强迫社员们要“挑灯夜战”,担水浇冬小麦。你想想,寒冬腊月的,北风刮在人的脸上,就像刀子割一样疼痛;井台上挂一只马灯,只有那麽一点光线,什么也看不清楚。从井里提水的时候,水桶经常就掉在井里,黑咕隆咚的,捞又没法捞;即使担一担水,又能浇几棵麦子呢?所以,人们为了应付公社干部的检查,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叫人们躲到场院小屋里去抽烟、聊天,只留一两个人在井台上守候,故意不时地用水桶在井壁上撞几下,弄出一些声响,好像人们真的在打水一样;有的年轻人还会放开喉咙,高声唱几句样板戏,这样,检查的人还以为这里真的干得热火朝天呢?当然,他们回去写总结报告的时候,仍然会写上“革命群众在毛泽东思想的照耀下,战天斗地,昼夜鏖战,胜利的完成了冬浇小麦XX亩的光荣任务......”

    现在回忆起来,就觉得那时候的人都像吃错了药一样,神经都不正常了。庄稼地里那点活儿,庄稼人比谁不清楚?到什么时候干什么活,谁的心里没有一本帐?该干的时候,你不叫他干,他想方设法,偷着摸着也得干,不干庄家就会烂在地里,到时候谁管他们饭?这个帐谁也算得清楚,用不着任何人瞎操那个心。当然,有意搞大声势,以适应政治形势的需要,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2012-3-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破    案
后一篇:赌     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