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村

(2011-12-23 09:08:48)
标签:

文化

分类: 故里钩沉

                                                              ——故里钩沉(1)

    我们村,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一个很平常的村子。整个村庄呈山字形,像庄稼人使用的一柄三齿耙,在我的一些小说中,被我称为“三齿庄”。村子分为三个自然部落,座落在滹沱河的南岸,中间是两个各有几百亩大的水塘,因为部落的底部又有链接,自然形成一个“山”字。在平原上来说,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后有滹沱河逶迤而过,前有水塘静卧,每到风起的时候,浪涛声听出去老远。听老人们说,过去水塘里满是莲藕,又可看花,又可吃藕。塘的四周是柳树和芦苇,特别是夏天到来的时候,柳树依依,芦花泛白,荷花夺目。村子的四周,满是梨树和枣树。梨花开的时候,到处是一片香雪海,引得蜂蝶乱舞;金丝小枣成熟的时候,一树的绿叶红枣,收获时,一竿子下去,顿时一阵红雨,枣的香甜使得庄稼人的心都醉了。

    在周围来说,我们村是个大村,两千来口人,有李刘周杜四个大姓,而我们李家为最,几乎占了总人口的一半。据说,我们是明朝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底下搬来的,因为李家人多,故称为李家庄头,简称庄头村。用老话说,我们李家属于耕读之家,祖上读书人很多,出过不少有功名的人。就我们家来说,我的曾祖父是李鸿章的门生,因帮李鸿章办北洋水师有功,被封为蓝翎五品;曾祖父的大哥,是清朝丁酉科的举人。到我父亲这一代已经没落了,虽然只上过四年小学,但写得一手好书法,打得一手好算盘,是村里也算个体面人。过去,我们家存书很多,记得文革的时候,我们家的书做了好几天饭,直到现在,还侥幸存着一木箱子,都是康乾年间的版本。

    祖父一生勤劳俭约,曾经三下关东,一下塞外,积下一些银两,置办下土地,盖了五间瓦房,在当时的村里,也算是挺气派的。1959年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三),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

    我们家原来人丁是很旺盛的,但从我爷爷那辈起就渐渐弱下来。爷爷兄妹三人,姑奶奶嫁入当地的望族——纪晓岚的后人,二十多岁就守寡,也没有子女,一辈子过得都很凄惨,就因为封建礼教是不允许女人改嫁的。我父亲只有兄弟二人,伯父十七岁就当兵走了。到我这一辈,共有兄妹六人,只有我是男丁。在过去,女儿是不算数的,因为不能继承烟火。伯父下面只有四个女儿,没有男孩子。在古代,我属于“一子两不绝”,是要娶两房媳妇的:父亲給娶一个,伯父給娶一个。可惜我错过了年代,没有这个艳福了。我二爷爷那一房人丁倒是很盛,下面三男二女,再往下人口就更多了,现在算起来,大概已有几十口之多了。

    我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度过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洪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