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是近年流行的网络词,大约相当于过去的“东西”,比如“我有个好东东”,也就是“我有个好东西”的意思。所以,当我头一次听说“孙东东”这个名字的时候,便以为象“范跑跑”“余劝劝”“郭跳跳”之类,是网友的恶搞。后来才知道自己错了:人家确实叫陈东东,而且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
第一次知道孙东东,是2008年“三鹿毒奶事件”被暴露后的九月份,他在新浪网以卫生部专家调查组成员和法学教授身份,接受媒体的采访,言之凿凿的说什么三鹿事件只是个意外,而且企业和有关部门都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措施,因而奶粉业是安全的,政府管理也没有疏漏等等。尽管事后证明他的话不过是瞪着眼说瞎话,一派胡言,为无良企业和有关部门狡辩,但那口气和用词还算儒雅,所以公众并没有揪住他不放,时间一长也就忘记了还有这个人存在。
他这次引起世人瞩目,是因为他从食品卫生专家又变成了精神病鉴定专家。事情缘于2009年3月23日出版的第412期《中国新闻周刊》,一篇名为《孙东东:把精神病人送到医院是最大的保障》文章中,孙东东公开宣言:“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吧,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偏执型精神障碍属于需要强制的一类。因为它扰乱社会秩序”。为什么需要对“访民”实施强制性措施?孙东东说:“因为它扰乱社会秩序。他就坚持他的某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就是精神病的妄想症状。他们为了实现一个妄想症状可以抛家舍业,不惜一切代价上访。你们可以去调查那些很偏执地上访的人。他反映的问题实际上都解决了,甚至根本就没有问题。”
当读到这篇惊天高论的时候,我相信绝不仅仅是我,而且是大多数人都被“雷倒”了。原来,一直为政府部门所头疼的上访问题,在孙教授看来,其实是件挺简单的事。因为那99%的访民都是“神经病”,他们郁是为一件早巳解决了,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问题而抛家舍业,不惜一切代价上访,这不是神经病是什么?往精神病院里一关,不就天下大吉,社会和谐了吗?
然而事情恐怕并不是孙东东所想的那样,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公民上访,一方面说明中国的法制还不健全,老百姓的意志还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与表达;同时,也说明老百姓对政府是信任的,否则,就不是抛家舍业地进京上访,而是早就揭竿而起了。孙东东的言行,说明了当今知识精英人格的沦现,当年“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北大精神,已逐渐被消磨殆尽。所以,人们已经不知道孙东东究竟是怎样一个“东东”;更有人将“教授”说成“叫兽”。想想也对,对没有良知的所谓教授而言,这个称呼,倒也得其所哉。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