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兮归于陇亩(一)
(2008-10-01 00:51:01)
标签:
新闻中心杂谈 |
分类: 发光的沙子 |
我觉着马上要写的这篇文章,应该没有几个人能读完,更不用说让读者回味个两遍三遍了。因为我估计它极有可能太长,甚至都超过了博客发布的字数上限。
即便如此,我还是依旧尽情地挥洒吧,像描绘皇舆全图一般。
这一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即是讲述一下我进大学两年多来,在华中青年报社以及在新闻中心的那些事儿。这些具体的细节,我以前在博客中只字未提,以前的那些说道都是泛泛的梗概。
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承诺过07级的编辑们要把我的经验、感悟都给他们布个道;其二,也为我自己,在即将离开或是说已经离开新闻中心之后,为自己把把脉,匀一下气息。自然这篇文章,我也不管什么文笔优不优美了。考虑到我的博客点击率低,所以一切人物我都用真名进行讲述。
曾记得去年九月十四号,报社招新,那是石静远离开报社的日子,也是我正式接任的日子。当晚,她在校内网日记上就发表了一篇心灵感悟,具体的言词我忘了,就依稀记得一句话“在华中青年的这两年,是一次恋爱”,好像是这个意思。我的理解是,那个晚上,她失恋了,我开始热恋了。
关于九月的事情,我都记得格外清晰,因为我的生日在九月。去年我生日那天,梅超群就在爱因斯坦广场右侧向着报社大部分成员宣布我来担任副社长,现在想想真觉得那天的情景很可爱。而更加可爱的是,一个星期前的九月十四号,那是报社招新的第二天,傍晚在招新现场还是在爱因斯坦广场,梅超群宣布新一任的华青主编是我。
跟大多数的办公室任命不一样,我的重大任命都是在露天情况下,而且由老社长一语定音就这么决定了,实在是不敢说有多少含金量。之后的一点变化大家也大致了解,不久陈涛接任了我主编职位,我和他又继续搭档了长达十个月;而在之前的半年里,我们俩都是二版责编,搭档配合得已经比较顺手了。
而我和陈涛大二的这次配合,所不同的是,他现在是主编,我是主管编辑部的副社长,我们不再局限于打理一个版面,而是着手重建一份报纸。
先写石静远,再点出我和陈涛。我是想说,我的前任主编石静远对整个报社、对这份报纸有很多贡献,但我认为,她最大的成就是发掘了我和陈涛这对搭档,并把我们委以重任,并说服报社的管理层把我们推向前台。
可以对着07级的编辑们说这么一句话,如果当初没有选择我和陈涛来担任这两个职务,或者说我和陈涛不是一种搭档的关系,当初的华青乃至现在的新闻部都不大会是今日这番景象。之所以这么说,是想引出我的第一个话题——用人之道。
用人的确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在紧要的职位上用关键的人,那是既要谨慎,又要坚决的。
众所周知,我已经相当于“托孤”性质地把“后事”嘱咐给了杨媛同学!
坦白地说,要说我对杨媛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把新闻中心的新闻提高到一个多高多高的层次,我的确不敢打包票;客观地说,我现在可以委以话事权的07级的好记者、好编辑还是很有几个的,况且杨媛也不是写稿播发最频繁的编辑。那为什么我会如此委任杨媛呢?
因为,说简单点,这是直觉。直觉是很抽象,但并不草率,这个任命我已经在脑子里琢磨了大半个月了,闪念中的人选很多,但慢慢地,最适合的人选总会在你脑海里多几次闪念。
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是能抓住重点做事情,并且时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有那个潜力做成。综合了这几点,我相信各位就不会觉得我是凭主观臆想在胡诌了;就算是有点押宝的意思,我也希望过个半年一年的,华中大的媒体同行不会拿我张欣的眼光当笑谈来调侃。
可以这么说,一年前我接手时的编辑部相当之涣散,有时候连自己也要问自己为什么没有放弃。这种反问,我想杨媛在合并后的新坐标上也会很快开始追问自己准备好了吗?!
我上了任,才知道原来外面看上去光鲜的报纸、报社还有这么多内部问题,当时说有倾覆的危险也不为过。彭源就提醒过我,新闻中心可能会毁在06级的手上。所以,我的首要任务便是把人心都给拧成一股绳。去年九月十六日,是我上任后的第一次编辑部例会,应到二十八人,实到二十四人,所以马上给大家都立了重典。
彼时,人心虽然不久后齐整了,但06级编辑们的新闻底子弱是事实,陈涛也不只一次地疾声大呼:“我就不知道中国教育怎么这么失败,培养出来的人竟是一群连汉字文章都写得毫无逻辑,错别字漫天飞的家伙。强调过N次,还是照样不长眼睛,不长脑子。”
之后我的首要任务便是和编辑部一起,把一切重心都放在新闻上,专注于新闻,谨慎地做新闻,负责地做新闻,直到现在依然是这样。
大二上毕竟是我最难的时候,就算你以身作则,就算你事无巨细,就算你有令在先,但当时就连资格最小的实习责编年龄都比我大,况且还有05级的成员,主力军虽是06级的,但我也不能运转如飞!有些版面,责编交稿一推再推不说,而且交上来的稿简直比韵苑路口发的传单上的文字还不如;陈涛遇到这样的文章就给我打个电话牢骚一通,随后把稿件打个包发给我作最终裁决。
这个冬天是多少年来最冷的,没办法,我只有一个人在飘着雪的夜晚静静地改稿。考试周也临近了,这次期末考的电路理论是我离挂科最近的一次。不知道余琪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一路走来,在人事方面,我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陈涛,当然第一个想微词几句的也是陈涛,呵呵!被任命之初,我跟他已有分工,我负责编辑部所有人员的奖惩裁决以至编辑部、例会、报纸的管理,他负责报纸的审稿和排版。
后来,他也不再审稿了,觉得爱怎么着怎么着吧,稿子往往是简单改改便打个包传给我,所以每隔两个星期我总要来个白昼黑夜地改上那么一次稿。我直到现在都没有把这个埋怨跟陈涛说,觉得既然我们是搭档,很多事情都需要互相担待,需要负责任也需要吃点亏;以前大一的时候,他忙报社另一个项目衣援西部,二版有两期也是我一个人改的,这个我能理解。
讲这一段,其实目的是要告诉后继的管理者们,但凡有超人之志之识,须有超人之忍耐力与豁达。培养的友谊要格外珍视,可能会引起矛盾的话不要轻易说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后来,忘了是因为什么活动,有一回和许路阳围着圆桌一起吃饭,他那时还是个评论组评论员,然后对我说最近几期华青哪几篇稿子不错。其实我心里是美滋滋的,因为这些稿件有一半功劳得归于我修改的成果。
其实,每次拿到最新一期的华青,看到文章、图片、排版,并且受几句赞溢之词,那种幸福感是无可比拟的。我要告诉继任的管理者,这就是新闻的纯粹性,也是我在拟写《信息中心宪章》时说的,不以职位高低而沾沾自喜,须以优秀稿件的播发为最高荣誉。
前四天,和许路阳因为别的事情通了一次话,闲聊时,他说迎新特刊做得挺完美的,并且问我下一期什么时候出,也许他不知道这是我的谢幕之作。其实,特刊问题还是有一些的,但是相比楚天这类市井报,在用心上华青应该更胜一筹。继任的主编是贺达源,执行主编是李杨,一版是杨媛,二版是张晶晶,这个阵容摆在华中大,可以称得上豪华了,所以说“07们”,好好做。讲通俗一点,别给我丢脸,四个新闻系两个评论班的当家,别输给我一个光电的啊,呵呵!
回到主题,回到我大二上的困窘时代!年末发生了两件事情,让我开始在编辑部最终下定决心,“大开杀戒”。
有一天,李杨在例会之后跟我说,黄宁宁退了,当时小一辈的见习记者很多,退一两个其实我都没有太当回事。后来李杨跟我讲,黄宁宁费尽千辛万苦做了一篇几千字的稿件发给了责编,责编估计看都没有看。之后她给责编发了短信问询,责编也没有回!最后,黄宁宁想了很久选择退出新闻中心。那晚,我回寝室后立马登录了四个版面的邮箱,一版有四十几篇稿件未审(活动新闻,铁定不可能上报的就不审,这是潜规则),二版、三版稿件全审,四版居然有二十几篇稿件未审。四版作为一个文化专版,记者乃至学子们投稿当然颇丰,别人辛辛苦苦撰文是信任我们报社,支持我们报社。编辑们居然以自己为刀俎,以投稿者为鱼肉,每次给我载几个专题就算是拼出了一个版面。我噌地一下,火就上来了,想抽人的冲动十分强烈。第二天,我叫上了柏彦雯、张晶晶、李杨、黄宁宁这几个同班新记者在东篱众述己见。
那晚的谈话,让我深入了解了很多事情,我也很自责没有早一点越级和见习记者们多交流。后来我知道,一些编辑根本就是占着位子不谋新闻之事,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想谋新闻之事只想在履历上多加一条罢了!我忽然感觉07级的新生们很可怜…
之后,陈涛来了东篱,听了一会儿之后跟我说,怪不得你每回改稿这么累了,编辑都被虚构了。这前前后后那么连起来一想,我觉着我终于要亮这把剑了,我心中雪藏太久的这把剑终于要拔出来刺人了。
学期末,我给所有编辑一一发了短信询问。如果直接打电话,我想逼人家走的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开口好!
总之,最后的结果是,我这次亮剑一共废掉了八个责编、实习责编,有的编辑也是自己主动提出走人,不劳我动手。而当时,自主编以下的编辑也只有十四个。随后,大家基本都知道了,我任命了新的四个编辑,贺达源、余琪、李杨、柏彦雯。
之后,有人说我有些霸道,报社外的人说我学到了梅超群的真传;也有人说我不爱才,不惜才。对于前一种言论,我是部分赞同的,我的确心里时时都有一股霸气,平常不显露出来伤人。到如今,谁都知道半年前任命的那几个编辑,现在个个都是栋梁。匕首放在包袱里,迟早都会显露出来,更不会管你是05、06或07、08级的,我用人惟贤,不避私下关系之亲疏,霸就霸一点吧!
关于说我不爱才的言论,其实我是正好相反!上个学期,柏彦雯对我说她想退出的时候,我半夜一通劝说发了六条短信才发过去,第二天又是长篇邮件。她说她没有立志做新闻,想体验别的组织,现在去了社联,我说华青的门对你永远是敞开的,回来跟我招呼一声,你们新闻班的几个同学都在这里等你!前几天我生日,她还给我发了一条很有意思的短信,说我是她见过的最能文采乱飞的学长!
好了,写了上面这一段是想对继任的管理者和编辑、记者们说,信息中心以记者为根,以编辑为本,以新闻为中心,以带好见习记者为当前首要任务!谁要是在这个时候,在新闻上打马虎眼,在带新生时玩游击战,对上对下又闹眼子,那么很简单,杨媛你自行拔剑把他废掉吧!尤其是编辑和记者作为新生导师这件事,其重要性就是泽被后届,玩忽职守就决不能像我的口头禅一样说“没事”。
这一点,杨媛比我看得早远,我是吃过亏之后才拔这一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