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内网上,我被人点名回答问题了!这个惯常的接龙式游戏,曾经也降临过我,但始终没有理会过,而且就这样厚着脸皮蒙混着过...
这次终于有一个既有意思又有内涵的问题出现了!是雯问的,欣深感这个问题的回答非在旦夕之功,但又不愿抱敷衍之态,只好转战于博客,浅述几点!
我知道这道题的题干,极其类似最近风靡大学的一本书《读大学到底读什么》,甚至可以说就是引用书名!可见一个被炒得热度极高的问题,自有其生命力在!
想知道什么是大学,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大学的源头,本初和那里最初的人们...在欧洲,十二世纪就已经出现了大学的雏形;可以说欧洲一大批大学的崛起引领了整个西方在科技、文化甚至是艺术上对东方的超越!
说句老实话,由于个人才疏学浅,实在是探讨问题难得要义,只好以较为熟知的科技领域(尤其是数学与物理)来浅作分析!
欧洲大学对所有教授实行终身聘用制,注意是聘用,而不是任用!而教授也是以被聘为某某大学为毕生最高荣誉的!具有再高水平的学者乃至院士(各国皇家学院颁发),每年都必须向最低年级的本科生教足量的基础课!想当初,日后大名鼎鼎的奥斯特,便是在本科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其实,这都是教学相长!而处高位的权威也乐于向低年级的懵懂人传授心得!
显然,中国标榜的大学已经变了味!以我自己的本科课表来说,本学期教课的正教授只有两人,这其中还包括一个是教《近代史政治》打官腔的!每次从造势磅礴的院士楼边经过,总觉得这里面的确住着十六位神仙吗?除了楼前的花花草草稍有生机,其他的完全透不出一点干劲!
后来,我开始怀疑中国评出的所谓正教授的水平,估计还不如某些与我熟识的讲师!正教授,往往也就是善于发论文到核心期刊上,善于得各种称号头衔,善于拿各类项目资金的“知了”——平日只听他们叫唤,没见做出点什么本事!或是做出点什么,我也完全不能领会其中真意!
曾经就有年轻不羁的讲师对我们说,你看那些教授发的论文,到外国的学术论坛上一搜,十有八九都能找出原文。后来,我们去搜了一下,不用GOOGLE,用“百度”,效果就已经很明显了!剽窃,已经不是一句口号了,它原来一直都离我们这么近,离大学零距离!
中国当今学者,除去学术不专,难专,也没有心思专以外,剩下的就是师德渐去!曾有高年纪学长在我座位后谈话,被我无心听到——大抵是,他每次联系导师,导师总说在外面的公司里作咨询顾问,赶不回来!真不知道,如今的教授的阵地是在淡然校内还是在繁华校外,抑或是两边奔波!而华科也许是华中地区最为老实的一个了吧...
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想说说“希尔伯特”。对数学不知晓的同学也许就不甚熟悉他。希尔伯特,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第三名,也是爱因斯坦在惠灵顿大学的同学。后来,当他俩的导师闵可夫斯基回忆时,说:“爱因斯坦就是那个每天上课不梳头还老迟到的家伙,希尔伯特就是总跟爱因斯坦在下面叽叽咕咕讲小话的家伙。”也许,启发爱因斯坦推出相对论的闵可夫斯基(关键是受闵可夫斯基空间启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调侃他俩吧!
后来,在“相对论”的路上,由于爱因斯坦先天数学基础薄弱,便常常将种种思路以及算法路径从美国寄到德国,要求希尔伯特帮他完成!在爱因斯坦享誉全球之后,别人自然就为希尔伯特鸣不平了,要他去争功!可希尔伯特只说:“能帮爱因斯坦解LAPLACE方程的人,在三一学院随便找一个都可以!而能推出相对论的,全世界只有一个!”这也省去了复杂的知识版权之争!在之后(好像是1912年)的全世界数学大会上,希尔伯特提出了二十世纪二十三个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这也完全引领了上个世纪数学领域的发展!就包括排名第一的概率论创始人柯尔莫洛夫,都感激希尔的指引。
当然,我在这里想说的,完全就是希尔的师德以及为人之德!
石钰曾经在“五一”小聚时说,武大的教授们只会参观讲座,不了解学生,不潜心学术。其实,华夏何处不如此?说到潜心学术,我自然就想到了哈密尔顿--一个继欧拉与高斯之后最伟大的数学家!学微积分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他,因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算子已经造福世间两百年了!他,小时候是个语言天才,五岁通三门外语,十岁通五门外语,毕生掌握八门外语!十三岁时,翻译印度梵文的微积分(说来也假,也许这就叫缘分!),便激发了数学天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十六岁,发现牛顿微积分学中重大漏洞,并完善了“曲面积分”!十八岁,当任英国皇家颁发的院士头衔(十八岁的院士,中国的老头子们惭愧,我们更应该惭愧...)!二十一岁,拉格朗日退休,他以全票接替了剑桥大学首席数学教授之位!
可我想说的,并不是他的前二十年,而是后四十年!在他少年得志之后,余生四十年(尤其是后二十年)便钻研“数域的扩展”。他除了上课,陪夫人散步,便很少出家门,甚至是很少出书房!如果没有他,我们今天的微积分书将会薄许多,向量也上升不到线性代数的高度!如此盛名之下,仍心境淡然者,历史长河难觅几人矣!
自然欧拉,笛卡尔,高斯,拉格朗日,拉普拉斯,麦克思韦等等之师德人德今日难再觅了...唯独没说法拉第,他终归还是个商业头脑极强的人,总在与人争知识版权!如今,整个华科也只有裘老还能得人敬佩!
反观,大学校制政治化,大学校长政务化,大学事务行政化——这便是今日之中国大学!看似宽松的学习环境背后,是无形的限制!谁说如今大学不重视分数,纵然没有了高中时代的一分定生死的份量,但同学们仍喜欢于其上争个短长!
各种考试升迁压力我自不必说,大家心里都明白!再想听到“你的力学论文就是最好的大学推荐信!”(达蒙菲尔推荐拉普拉斯时说的)这样的句子,在中国不知道还要等几百年!“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在同学们中是少有了,“自由之身,逍遥校内外;独立之爱情,纵横夹巷中”倒是屡见不鲜!
可见,在十二年磨一剑后出炉的正规军,不啻也是多草包,少弹药!在我身边,大抵这两种人居多——其一,勤奋求学,只为将来有房有车,有漂亮老婆撑门面,还可以给祖宗烧高香!其二,青春作伴好玩耍,或携女友招摇过市,或于虚拟世界活出真我,真乃今朝有酒今朝醉!
我们的教育与政策都是多年来太多偏激,也太容易变味了!所以我们大多是不配成为本科生的,但幸好有一个也不是很称职的大学相伴,所以苟且为之吧!
所以,我真期待柳智宇在理论数学方面的作为啊!牛顿去世的那年,麦克斯韦出世;麦克思韦去世的那年,爱因斯坦出世;爱因斯坦去世那年,霍金出世;这难道是天不绝大道于世!
回到正题: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我想,还是用心去读吧!不要太在乎周围并不纯洁的环境,只在意自己宁静的心!不要太在意别人评判的分数,只要对得起自己就够了!(说这话有些违心,大家也知道,在中国没有足够的分数是行不通的,就连爱因斯坦都行不通!因为他发表的论文数量太少,评副教授都不够!)
真受益于南怀瑾先生著的《原本大学微言》,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现在就连一点国学成就,都是由海外的华裔学者,或是西方的中国研究所得到的!)
读大学,其实是读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