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我的发小

(2022-11-02 14:24:32)
分类: 杂感

记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我的发小

同学去世了,而得到这个消息是在他去世后四个多月,这让我惆怅。我在英国女王去世后写了一篇杂感,今天又看的一个女王下葬的短报道,里面写到:

英女王去世,即将埋葬时,大主教说:“现在,让我们从棺材中移除所有权力的象征,让我们的姊妹伊丽莎白像一个普通的基督徒一样进入墓中”。随即,办公室工作人员撤离,权杖、王冠和所有贵重物品也全部撤走。入葬的女王没有带走任何东西,大主教没有在伊丽莎白的名前冠以女王。人生空虚而短暂,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谦卑:在权力中谦卑,在于他人交往中谦卑,在获得财富时谦卑,在毕生的努力中谦卑,因为最终,我们都将一无所有地离开。她只是一个普通基督徒。

我不知道同学是否基督徒,但我很欣赏基督教“平等”的理念,这里为这位同学,也是发小,写下这篇祭文“哭发小”:他在春天发芽,在夏天成长,在秋天随风飘去。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静悄悄的,没有人注意,就是叶落归根也是这样安静。也许他会说:面对这样的世界,我能说什么呢?

我和他是发小,我们的父母都是建设陇海铁路来到西北的,在父亲遗留的70年前调令中也有他父亲的名字。半个多世纪中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但来往并不是太多。我对京剧了解并不太多,在样板戏盛行的时候,一次路遇到他,谈起京剧时他说:“京剧在三十年代已经发展到顶峰了,此后只能走下坡路”。我当时不以为然,随着我对京剧的认识才发现这是“真言”。晚清到民国虽然战火不断,但却是文化大发展时期,读书识字的人井喷式增加,满足“读书人”对艺术的需求而诞生和发展了京剧艺术。京剧的“神”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通过艺人们的表演散布在剧情中,只能让遗留这种精神的“读书人”在闲暇之余去心领神会。但从三十年中代后期,世界大战爆发,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人们无暇顾及文艺的发展,“权力”也开始深入文艺之中,今天有这种中国古典精神的人几乎绝迹,京剧开始败落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看看今天的京戏还和广大的普通文艺爱好者有关系吗?今天电视上京剧节目豪华得很,靓丽得很,不都是国家在支撑吗?三十年代京戏演出有一场是花纳税人的钱吗?“神”没了,何谈能有京剧的“辉煌”,只留下这“文化遗产”。这里借用《捉放曹》中的一句戏词送发小:“花随水,水不能恋花”。

我最后一次见他是几年前的事了,去他家做客,他也和不少同学一样退休后辅导孙子学习,他给我拿出给孙子买的一些中小学实验仪器,有地球仪、显微镜(包括切片)、电子线路板等,这让我感到有点意外。因为今天帮助孙子学习都是以考试为目的,去获得什么“等级”。“爱科学”不过是挂在嘴头上来“表态度”,写在文章中去求“高分”。因为实验是不方便考试的,也就没人注意去额外学习实验了。然真正科学一定要以实验观察为基础,不在这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丝毫称不上是“爱科学”。应试教育贻害国人,使真爱科学的学子凤毛麟角,作为曾经的教师我每想至此,甚感痛心疾首,我这位发小能不忘爱科学,真可谓“知己”。今天爱文化,学文化者众,莫不是追求背后的“名(权)”、“利”,也就是孔子说的“器”,“君子不器”,我的发小,真“君子”也!

我和发小都是极普通的“读书人”,是这个时代的参与者、见证者,他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这个世界留下痕迹。这是为逝去者的纪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