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外生活潜规则升学杂谈 |
分类: 东成西就:外国月亮不圆 |
澳大利亚是一个民主国家,法制健全,官员自律,公民守则. 在这里,没有"潜规则"适合滋生的土壤.
就拿上小学校来说吧,就没有"潜规则". 家长们没有择校费、借读费、赞助费以及送礼多少种种担忧. 在这上学不难,学费也不贵(指公校).
也许有家长有异议. 他们的理由是你没有看见有些家长特别是洋家长给学校公开捐款赠物;做大量的义务工作;给老师送小礼,因此他们的孩子会受到一些照顾,比如可以随时要求换班,平时可以多得这个奖那个奖等. 其实这些可以不列在"潜规则"范围. 应该理解, 可以看作是学校对有贡献家长的一种回报.
如有不服,你也可以这样做啊!
但让人信服的是,在澳洲,在公平条件下,任何家长都可以向校方提出合理要求,提出疑问.校方也会给予考虑.
我们从来没有给学校的老师甚至校长送过礼,当然有例外.就是女儿随同学们一道给老师送应节礼物,如复活节的巧克力蛋,
圣诞节卡片礼物等,同时老师也给学生回礼. 那更应是一种文化,而非单纯送礼.
我们没有给学校捐赠过额外钱财,赠送过礼物. 当然偶尔会为女儿所在的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工作,如一个月两次的协助阅读; 作为义务家长参加班级的校外活动等. 这是广大家长都可以自愿做的,没有任何门槛.
但我的两个女儿一样能进我们心仪的老师的班级. 秘诀是什么? 就一个, 跟有关人员大胆有理并真诚地说出你的想法和理由,包赢!
今年两女儿分别上小一和小四. 刚开学的头两周所分配的班是一个暂时班, 待进入第三周全年级各班要从新打散, 再分固定班和固定老师.
在分固定班之前, 我们包括女儿的心目中都有喜欢的老师.
分班前有一天去接孩子下学, 我带着老二径直去见刚带着班出教室的那个我们心仪的老师面前, 对他说:"你好,Mr.G, 她是JBB,我是母亲, 她去年学前班在小山老师班,一年下来进步神速. 我希望今年你做她老师,
这也是她的愿望,希望考虑". 并交给他一个信封.
Mr.G很高兴, 面带笑容地看看JBB. 很有水平地友善地对我们说,"你知道,我们一年级班还没有分好,现在谁都不知道结果.... 不过我们会考虑". 但我已经心里有谱.
老大的分班问题就更简单.
于是老大鼓起勇气在分班前的一天去跟老师说希望留在她的班. 没有具体问老大说了些什么, 这已经不重要, 因为她成功了. 同时老二也如愿以偿进了一年级级长Mr.G的班.
非常幸运和欣慰孩子们能生长在这种环境中,没有"潜规则",没有不良现象. 只要合理,就可以要求, 即使结果不一定如愿, 但至少有机会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