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海外: 在澳洲做义工

标签:
志愿者中国人在海外融入社会杂谈 |
分类: 杂谈 |
http://www.powerhousemuseum.com/images/volunteers/volunteer3.jpg在澳洲做义工" />
(左)宽敞的博物馆会员中心
两年前在悉尼与一班华人义工为"中国长城展"工作, 并因此与博物馆结缘.
在国外,义务服务工作展开得十分活跃,它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具有良好的声誉.
特别是在一些国家资助公众文化机构,义工服务显得相当重要. 比如在我业余"任职"的博物馆,正式员工有300人, 而义务志愿者人数也高达280人, 可见其重要性.
博物馆的义务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 有一半以上是退休人士, 他们中有工程师,教师,律师,退役军人,农民,神职人员等,他们多数担任周一到周五的各种工作. 当中还有一部分青壮年在职人员,他们中有各行各业的人,更有在读的大中学生(17岁以上),而这部分人通常担任周末和假期的工作, 当然也有例外的.
这些人士用他们不同的知识和热忱为公众提供了有效和有趣的多元化服务. 他们的付出也当然得到尊重.
义务志愿者们是通过公开招聘产生的,要通过一定的培训才能"上岗". 不同部门的义工有不同的工作范畴, 如我所在的服务中心是负责导游,服务信息台,疏导游客等工作.
由于是自愿关系,因此所有的工作日程都没有硬性规定, "上班"日子都由自己定, 只要适合自己. 但大家通常都是固定某个日子, 如每周一, 或每月第一个周末(我本人就一个月只工作一个周末)等. 若是有私事不能来, 只要给中心的负责人来个电话或电邮告知便可.
2007圣诞节聚会后部分义工留影
所有的义工都是没有"工资", 大家不仅"牺牲"时间,
除了以上的"回报",通过自愿服务,义务志愿者可以免费成为博物馆的会员,这样一来,我们便享有会员的一切优惠待遇, 如每年几次的全家免费参观博物馆;可以拖家带口免费享用会员中心的设施等等.
作为义务工作者,博物馆的自愿者中心还每月会为大家安排一次"月游" - 参观不同的博物馆或其他文化机构; 每年10月左右一年一度的"年度外游" - 参观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并由相应的馆长带队; 还有12月份的盛大的圣诞节派对等.
做义工,不需要理由, 也不需要借口. 高尚的说法是回报社会, 自私的说法则是...爱怎么说怎么说!
10月25号,参加博物馆为自愿者安排的"年度外游" - 参观Cockatoo岛上的已经废弃经年的监狱和海军基地
在船上拍的对岸的景色和悉尼大桥; 在Cockatoo岛上听领队讲解历史.
参观岛上的废弃军工厂,后到对岸的一个划船俱乐部享用丰盛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