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岁月》: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 (旧文钩沉)
文 和运超
导演:爱德华·滋维克
主演:布拉德·彼特、安东尼·霍普金斯、朱利亚·奥蒙德
类型:西部/剧情
片长;133min

“夜里有风风里有我,我拥有什么,云跟风说风跟我说,我能向谁说。不想从前不谈未来,我为谁等待,不要你懂不怕人说,让爱随风沉默。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南方天空飘着北方的雪,热情冻结冷冷风中。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永远的痛,昨夜的梦留给明天明天……”——王杰《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
现在来说这部电影,可能有一些过时。不过,像对于一些多数人眼中的经典来说,何时何地都没有过时一说的,你能说2005年荧屏和书市上空前火爆的《红楼梦》,那是一帮人在炒过时的剩饭吃?
为什么对《燃情岁月》如此念念不忘呢,因为这是一个技术改变剧本成为经典的典型案例。这个故事说来原本是一个罗嗦个没完的俗套多角恋,一个薄命红颜祸水殃及池鱼的标本,差一点搞得人家家破人亡,兄弟父子决裂——想一想都觉得后怕。
就是这么一个挺让人厌烦的故事,这部电影居然做到化腐朽为神奇,爱德华·兹维克一辈子似乎就这么一次风光,然而足矣(1989年他的《光荣》虽然获奖,还推出了丹泽尔·华盛顿,但影片显然没有《燃情岁月》有地位)。每当岁末红叶染遍,叶子落下的时节,崔斯坦的金发就会在西部草原上飘舞,雄壮而感伤的音乐就会让我们想起那个令人一生心痛的往事。
影片头就是印蒂安老人长达10几分钟的旁白,包括通过书信往来没完没了,这对于一部情节流畅的电影是相当不利的,试想如果不是画面和音乐的衬托点缀,这电影多半刚开始就让人厌烦了,这已经是很重要的挑战极限。
真正的故事是从苏珊娜来到蒙达那开始的,阳光下,苏珊娜坐着车远远望见崔斯坦骑马而来,远处是美丽的西部风光,优美感伤的旋律见证了悲剧的诞生。从一家人对苏珊娜递菜的一瞬间,她就注定会成为一个不和谐的导火线。绵长的心痛就从山姆坚持要去参加战争开始了,大哥阿尔弗雷德见到苏珊娜和崔斯坦相拥一处,父亲和山姆争吵……直到山姆死在法国树林中,不是悲剧的结束,而是更大悲剧的开始。
阿尔弗雷德在山姆的墓前对苏珊娜表白,苏珊娜说我只会带来不幸。而阿尔弗雷德则说请让我自己判断,好吗。苏珊娜你应该得到幸福。苏珊娜矜持了,但是在一天晚餐过后,她却和崔斯坦拥吻在一起——为什么?这是很多人疑问过的,不是电影制造的迷幻,更不是因为他是布拉德·彼特。而是苏珊娜其实也是一个有野性基因的女人,前面许多画面细节都显示,她学套马,打网球还有射击,她不善于作一个淑女,因为她没有父母。故事暗示了她不同于寻常女子,所以她在山姆身亡后很自然的选择向崔斯坦靠近。
崔斯坦忘不了山姆的死,也因此阿尔弗雷德因为苏珊娜和他闹翻。阿尔弗雷德离开家创业,崔斯坦也离家游荡,一去就是7年。阿尔弗雷德回过家,还和父亲因为苏珊娜和崔斯坦的事大吵过一架,父亲一夜之间中风了。当崔斯坦潇洒的回来后,苏珊娜已经嫁给了阿尔弗雷德,崔斯坦去见苏珊娜时,苏珊娜令人心碎的说了一句:“永远,实在是太久了。”
电影没有因为这些纠缠变得乏味,反而倾向于秋日落漠萧琐的伤感,真正需要关心的是,这个俗套单调的故事怎么会成为经典?
回过头看,首先当然还是演员的功劳,不管是布拉德·彼特、安东尼·霍普金斯两位大牌红星,还是朱丽亚·奥蒙德和阿当·奎因,都非常难得演出各自的味道,拯救了这个口水太多的电影。布拉德·彼特在山姆被杀前后的表演和在山姆墓地前的表演可以说极有说服力,他那一场哭戏是真的哭了,没有做作演戏(彼特后来的访谈说到这一点)。彼特对崔斯坦的评价是自己无法取代的一个角色,也就是说这个角色是非他莫属的。从野性到柔情的一面到和家人的感情,彼特确实演出了一种不同的味道。他不是传统的牛仔,充满柔情和野性,好莱坞其他演员还没有他身上散发的那种感觉,他确实有一点不伦不类,但这不是贬义,因为这部电影其实就很不伦不类,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气质,经典的意义就是独一无二。
而我们的魔头爵士安东尼·霍普金斯,在电影里演出上校父亲,也是一位很有气质的人物,前面在家里充当家长,后面和儿子逐渐发生矛盾,他用一种自己的方式爱着儿子,山姆死了他心里一直对政府耿耿于怀,对来找儿子阿尔夫雷德加入国会的人冷言冷语,即使和大儿子有矛盾也是如此关心着他。中风以后,对崔斯坦的回来高兴之极,对禁酒令说了一句:“去他的。”霍普金斯对几种情形下的表演都能把握,而且最后和阿尔夫雷德的拥抱,没有一句台词,但能够在那张扭曲的面孔上,清晰的读到那种温情。这就是实力演员的功力。
当然,更值得一说的自然是女一号苏珊娜的扮演者朱丽亚·奥蒙德,这一位英国美女天生有一种哀伤气质。苏珊娜其实是这部电影谈论最多的人物,不光我们这些看电影的,就连电影中的人物也都围着她打转。她是被命运诅咒的女人,永远的不到真爱,即使得到了也会很快失去,呵呵,感觉很倾城哦。
当她初次来到蒙达那的时候,她是一个单纯而野性的女生,是山姆对她一见倾心(片中他们的母亲伊莎贝尔是这样说过的),所以,苏珊娜是单纯的被山姆的爱所感动。但是她见到崔斯坦后,第一眼和晚上无意中见到崔斯坦驯服烈马就能感受她对崔斯坦有了不同一般的感觉,所以,她自己会毫无顾忌和崔斯坦靠近。
朱丽亚真正的表演是从山姆死后,苏珊娜的性格发生了变化,她在拒绝阿尔夫雷德那一刻,眼神和表情的转换才开始展示她的演技,她陷入和崔斯坦的爱情中。崔斯坦的孤独感和野性让她倍受折磨。这一幕在阿尔夫雷德和上校父亲争吵刻画得最突出,苏珊娜收到崔斯坦的来信,父子的争吵让她痛苦不堪,坐倒在一旁。当然还有更加精彩的表演就是,苏珊娜嫁给阿尔夫雷德以后,在街上见到崔斯坦和小伊莎贝尔一家那一幕,我觉得这是她最好的一场戏,强忍着感情和崔斯坦一家谈话,最后被阿尔夫雷德拉走,眼神中流露的讯息实在太丰富了。
阿当·奎因也是不得不说的,他演的阿尔夫雷德那种受到妒忌的形象,是1984年《莫扎特》以来刻画得最精彩的。尤其他后面对崔斯坦说的,家里什么人都爱你,弟弟、父亲包括我的妻子。他的演出堪称优秀。而且重要的他不是一个坏人,因而最后他也能和家人和解。是这个人物为俗套的剧情画上了不一样的句号。
《燃情岁月》在好莱坞体现一种匠人的精巧,把一部俗套的情结剧打造成了一部动人的作品,动人二字可是说得容易作起来难啊。这部电影的画面是大自然的魅力,摄影捕捉的是天气对剧情的衬托,不光是美丽的群山和草原,光线的运用和画面的移动非常具有技术含量。例如山姆死后,崔斯坦有一场“悬崖勒马”的戏,表现对弟弟的思念和后悔,用行动来表现这一剧烈的情感压抑,还刻画了野性的人物性格。此时景色就是非常郁闷的天气。而崔斯坦7年后和苏珊娜的重逢就是秋日明媚的阳光,但遍地落下的叶子也点缀了人物内心抑制不住的感伤。这些都是电影画面的语言。
对这部电影来谈爱和命运其实有一些缘木求鱼,虽然这个故事不能说完全没有这层意思。但这毕竟是一个言情肥皂剧,不简单的不是电影的含义而是电影的技术,它的工业力量。崔斯坦即是苏珊娜的痛,苏珊娜也是崔斯坦的痛,还有阿尔弗雷德,他们互相都是对方的痛苦。不过一切都那么无辜,苏珊娜明白一生都无法解脱,她选择了自行了断,这是一段平行蒙太奇画面,在此印证的是技术力量呈现电影语言的魅力。
《燃情岁月》为什么除了一个摄影奖没有获得更多的奥斯卡就是这个原因,电影其实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主要的是技术的成功,当然要做到如此改变一个俗套的故事,成为感动多数观众的电影,没有超凡的水准是不可想象的,还是那一句,爱德华·兹维克一辈子似乎就这么一次风光,然而足矣。
2006年1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