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盗梦空间》:一个人的天荒地老

(2010-09-03 11:27:41)
标签:

流行

娱乐

电影

和运超

评论

盗梦空间

分类: 天国王朝(影视、音乐)


《盗梦空间》:一个人的天荒地老

 

             和运超

 

导演/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演员: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渡边谦、玛丽昂·歌迪亚、
      迈克尔·凯恩、艾伦、佩吉
类型:科幻片
片长:148分钟



《盗梦空间》:一个人的天荒地老

 

故事的开始和故事的结尾有着鲜明的呼应,这一点在诺兰影片中非常关键

    一、如果说《黑客帝国》包含了计算机理论、神学、宗教、存在主义和东西方文化,那么《盗梦空间》有什么?弗洛伊德、胡塞尔、荣格和拉康?
    二、在诺兰的世界里,至少《记忆碎片》、《致命魔术》两个最深沉的片子都是起点和终点呼应的,显然《盗梦空间》一样,而且理解的关键词是记忆和游戏。
    三、所谓的迷宫和答案,柯伯的结局尽管开放式,其实依然是迷宫,请注意影片中柯伯第一次教给造梦师绘制迷宫时的图样以及解释进入梦境的说法。但从影片本身看,他回到现实的根据是什么?显然是梦醒了,影片的新意在哪里?what is dream share?就是互动,进入到他人的梦中,显然观片的过程就是“梦境分享”的过程,游戏结束的术语叫“穿越”,所以影片结局认为柯伯回到现实换一个说法不过是做梦的人醒了,包括观众你在内。影片的故事中,他并没有回到现实,这正是这个开放式高明之处。

 

    A、现象:镜像理论和结构控

 

《盗梦空间》:一个人的天荒地老

 

镜像理论一大核心就是自我幻象的心理投影,源自法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拉康

 

    这个故事是在讲梦境,其实一切无需太过认真,所以关于文章开头的第一点,可以备注,但不是主要的,那些是导演炫耀的花俏。
    影片一直都是在讲述梦境,也由始至终都是在梦中,盗梦者和造梦师的概念都是在梦境中的一场游戏。围绕在一个核心术语:梦境分享!所以何必把一切当真?观众一样是进入的是整个梦境中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究竟是谁的?这或许是一个问题。
    影片一个核心情节是作为主角的柯伯想要回家和孩子们团聚,他之所以流亡在外是因为妻子意外身亡,他被当成嫌疑犯。不过很值得玩味的是,这个梦境和日本佬齐藤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他是一个要雇佣盗梦者的大企业家,其实两个情节本身“在做梦”的成分就很大。
    开始近二十分钟,导演就很利落的把梦中做梦和多层梦境的框架搭建出来,而且交代出主要围绕在三条情节线,其中主线是雇佣盗梦者犯罪和考验他们的组织,结果看似失败,但最后还是成交了,回报是实现柯伯回家的愿望,但任务目的不是盗取信息而是植入信息。解决悬念埋下新的悬念,诺兰把影片结构的手法玩弄的相当娴熟,创作影片也是他的“益智游戏”,整体复杂,但细节简单而有力。那么故事的副线就是关于柯伯的组织和他与妻子的神秘关系。
    新的盗梦者团队组成是影片第二段。柯伯与新造梦师的交流与其说是演绎故事,不如说是解释关于影片中梦境的特点,为整个故事的背景做理论的支持。这里的背景是法国巴黎,镜像理论大师拉康的故乡,优秀的造梦师出自这里。所谓科幻的标准概念就是故事很假,但在科学和逻辑上又有着一定的依据,与真正的幻想和神话有着本质的差别。   
    影片的转折是盗梦者进入了目标人物小菲舍的梦境中,在影片的二分之一左右。然后完全以一部动作片的形式演进深入梦境中去完成所谓的植入任务,直到进入那个早期建立的废墟城市,揭开了妻子关于记忆的悬念,她之所以一再让柯伯感到惶恐不安,是因为把妻子拿来做植入信息的试验,恐惧和罪恶感深深干扰(或者叫影响)了他的梦境(或者说人生、性格)。
    到这里似乎“最后一分钟营救”达成了,其他的人都回归了——真的么?未必吧,请注意小菲舍湿漉漉地坐在海边的谈话,他把身边的伪装者当成的是公司那个老臣子。这时候画面回到了起点——开始走出迷宫——揭开谜底,他们停留在了梦境深处已经N年,柯伯依然请求齐藤兑现承诺让他回家。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齐藤把陀螺旋转了,然后画面再次回到飞机中,所有人出现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到达机场的时候,人们都看到柯伯,眼神和之前防范入侵者时一样,他回到家中同样旋转了陀螺,然后去和孩子拥抱了,陀螺一直转着画面结束……虽然直到字幕过后有陀螺停下的提示,但整个梦境中他是不会清醒的,否则画面语言上没有理由做出诸多梦境中的暗示,那个停下的画外声音代表什么?观众也该从梦境中清醒了吧。

    整个故事出色的表达了现象和记忆的复杂关系,但影片中的这种复杂是建立在诺兰对影片结构的着迷,其实不是真的电影具备了多少知识层面,“过度阐释”会失去电影本身的意义,重要的是理解它懂得一种好莱坞式的包装。电影是一门艺术商品,但诺兰这样的导演看重的是“好玩”,有意思,所以他的技巧来的更为玄乎。

 

《盗梦空间》:一个人的天荒地老

 

迷宫和游戏在诺兰电影屡试不爽,值得一再玩味

 

    B、心理:迷宫和游戏控

 

    很多都知道梦境和心理学的紧密联系,但这个故事弗洛伊德么?不是,也许血缘上距离荣格和拉康要亲近得多,不过还是那句话,不需要太较真,要分析的不是掉书袋,而是诺兰的手法如何在运用。
    例如值得注意的是前面柯伯与造梦师有过一个非常鲜明场景,在柯伯说的熟悉的巴黎的桥上,造梦师树立起镜子的墙,人物在镜中的复制出无限延伸的自我幻象……这个画面异常有说服力——镜像的意义,同时为影迷对梦境到底多少层提供了玩味的依据。
    关于梦境和记忆的关系,诺兰从《记忆碎片》就开始着迷这个话题,同时整个影片成为了一个“迷宫”。《盗梦空间》也有着迷宫癖,值得注意的是造梦师和阿瑟走那个无限循环的楼梯。为影片从开头到结局也提供了一种注解,整个影片一样成为一个“迷宫”,所有人都参与了这个互动游戏。
    诺兰并没有打破好莱坞影片的标准故事结构,有着鲜明的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和结局,其实没有所谓打乱叙事结构一说。只不过他善于制造更为精巧的叙事手法,而且是把好莱坞影片的节奏把握的非常娴熟。那么影片深层次的含义究竟有些什么呢?作为诺兰迈向新一代大师的一部里程碑大作,绝对不会是苍白的,这部影片综合了《记忆碎片》《致命魔术》和当代科幻片的新成就,但是对人物性格和命运并不是直接做出过多的隐喻,而且他的手法更具娱乐性,对梦的理解和改变现实认识的解读是“暧昧”的,梦境是唯一的真实是一种非常准确的

解释,所以影片就是演绎梦境,但它是对现实心理的复制与投影,而且从中揭秘了主人公的命运和性格的改变,一切和做梦有关。
    《盗梦空间》还把动作片和科幻片的特效场景发挥了不少,例如津津乐道的城市翻转和无重力打斗,加上配乐的出色,确实看来非常令人赞叹。这也是影片之所以主打暑期档的原因所在吧,诺兰是努力在商业大片上注入许多不同内涵,不断提升娱乐的层次。
    影片中李奥纳多演出这个悲情的主人公柯伯,一直想要回到真实中,但他的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或别人的梦境……在这个梦境就是唯一的真实情形下,所谓的真实世界可能从来就没有在影片里出现过,他需要齐藤给他兑现回家的承诺,而他陷入的是要给妻子天荒地老的承诺,只不过面对的是只有一个人的天荒地老,妻子根本不存在,子女不存在,一切都是他的记忆他的梦……最终回家的愿望可能也是一个更为隐秘的梦境……可能这个盗梦者团队,日本佬和富二代的小菲舍……等等都是造梦师的迷宫或者他的试验游戏都有可能,梦中什么都可能发生,片中不是强调过这一点么?梦境的危险就在于会不断延伸,或者出现很多未知的新奇。

    最后再说一说高明结尾吧。我开头倾向于他没有回到现实,因为影片整个画面语言其实是没有过多提示表明他回到现实了,但既然开放式,如果依照导演希望主人公回归现实的话,有多少依据呢?那么注意到家的一幕孩子转过脸跑过来了,柯伯一家人拥抱和对话的时候他们是走出画面的,镜头转移到旋转的陀螺结束,梦境中是聚焦在陀螺,而柯伯一家没有再出现在梦境画面中,他们在“真实”的世界团圆了,这可能是一点依据,然后结合最终陀螺停下的声音,真实的世界确实是在梦境以外的,所以可能柯伯确实回到现实了。
    然而,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所以柯伯的世界构筑的是一个让我们无限遐想无限纠结的幻象,梦境成了唯一的真实,已经是非常好的说明……
   
2010年9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