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斯巴达300》:一帖猛男写真集

(2007-12-09 11:48:53)
标签:

娱乐/八卦

休闲

谈天说地

八卦传闻

斯巴达300勇士

弗兰克米勒

娱乐

好莱坞

分类: 天国王朝(影视、音乐)
 
《斯巴达300》:一帖猛男写真集
 
                         文 和运超《斯巴达300》:一帖猛男写真集
 
导演:扎克·斯奈德
主演:杰拉德·巴特勒、琳娜·海蒂
类型:古装、动作
片场:113分钟
 
 
    得《斯巴达300》刚出来时,影迷们一度对这部片子有些吹捧不已,很多人还为国内没能引进它扼腕叹息。后来虽然引进了正版影碟,但好几分钟的删剪也让大家深感不爽。再后来,有不少人又觉得《斯巴达300》不过是好莱坞一些头脑发热的家伙拍了一部类似于中国古装大片的玩意儿。这样看来,大家仿佛看到好莱坞并不是所有技术力量都能让人如痴如狂,《斯巴达300》并非有多少震撼人心的力量,不过是一群猛男拍的高成本写真集,间或有一些电玩的派头,不过如此。
    这部片子我觉得可以分两部分来说,技术上的确是重复了《罪恶之城》的味道,因为原作者弗兰克·米勒对自己的这部作品格外爱护,一般人如果对他的故事改动过大的话,他是压根不会允许别人去碰的。因此,能够搬上银幕的片子八成都是原汁原味的呈现漫画味道。当然,据真正看过《斯巴达300》的粉丝透露,这片子还是有改动的内容,最突出的好像就是原来故事里的一群猛男们几乎都是一丝不挂,感觉非常崇尚古希腊的人体美。而电影里至少让演员们穿上了性感的三角裤,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对这个故事最形象的高度概括,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个故事的叙述却不那么纯粹,他很意外的点缀着浓浓的诗意。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史诗效果,这个史诗却是真正文学意义上的古希腊史诗,血性、暴力,崇拜肌肉男,偶尔的柔情主义是为了让后人崇拜的诗意铺垫。这就是《斯巴达300》刻意模仿古希腊色彩的悲剧风格。因为,至少从《荷马史诗》那里,就这样欣赏勇敢好战的古希腊勇士。弗兰克·米勒喜欢刻画暴力人物,暴力场面,多少有继承了源自古典时期的暴力美学的可能,不然他不会那样用美感的标准来营造杀戮战场和充满血腥味的男人。
    在貌似传统的中国观众看来,战争从来都是非仁义的,即使是正义的战争也会被形容为“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斯巴达300》中很呆板的呈现了过去国产电影异常俗套的正邪分明,正义是斯巴达人的,而被妖魔化的就是波斯人。所以在一些影迷看来,这片子有为当今美国政府外交政策服务的嫌疑。从故事的艺术立场来看,显然还不如2000多年前的瞎子荷马有水平了。
    对于离观众已经很遥远的历史背景,这个故事并不是纯属虚构。希波战争是世界古代史上很著名的战争,波斯帝王薛西斯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君主之一。希腊城邦联盟在温泉关阻击波斯大军也是事实,只不过并不是很清楚到底去了多少勇士。所以,作者编成300人加上不知道多少个爱国者也是说得过去的。但是这一战前后带给观众的并没有深刻的冲击力,那个猛男国王和无数战友的情谊太过蜻蜓点水。就像张艺谋在《英雄》里表现秦王的伟大胸襟一样,用无数拙劣的台词说明只让人觉得虚弱。
    最后,我们只有认为漫画和史诗毕竟是两个层次不同的艺术结构,史诗在这部影片里很遗憾的沦为一层躯壳,仅仅是一层文学意义上包装纸。哪怕所谓劲爆动感的动作戏无非渲染了一下观众的视网膜,而且并没有多少冲击力(例如个人感觉还没有《耶稣受难记》有力量)。从任何角度来看,《斯巴达300》都只能作为一种好莱坞快餐,而且属于比较低廉的那种。因为它过于生猛,作为消费者来说,这种低廉的货色难保不会让你消化不良。
 
2007年11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