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生疫情格局高考应用型人才 |
分类: 个性随笔 |
2020年将注定被载入历史,也注定将改变社会。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瞬间席卷全球,让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考验。在这场严峻的考验中,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奋起抗疫,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与此同时,你们也一边抗击疫情,一边奋战高考,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经历了难以想像的艰辛,成功抵达离自已的梦想最近的高等学府。“后浪”们,你们是好样的,为你们点赞!
年初猛烈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还在死死纠缠着一切小看它的人们。可惜蔓延的疫情与全球化趋势的遭受重创直接相撞,加剧了我们国家、社会乃至你们个人生存发展的困境。单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甚嚣尘上,让步入改革开放关键期的我国,以及步入人生关键期的你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国内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重构了我国社会乃至你们个人的发展机遇。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新经济”,以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为本质特征的“新基建”,尤其是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不可阻遏实现,奠定了我国乃至你们个人前途依然光明的基本面。
上述这些,是同学们未来必将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大趋势、大背景。看不清这样的大趋势,适应不了这样的大背景,就不可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更不可能在其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切记,任何对天下大势的忽略,都是对“大学生”名号的辜负;任何对读书学习的轻慢,都是对“青春”的羞辱;任何不把自己的“青春梦”置入“中国梦”的个人奋斗,都注定成不了多大的气候。
过往12年的应试教育,在你们年少的心灵中留下太多美好的回忆,也留下些许难免的遗憾,尤其对多数人注定留有遗憾的高考。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我要特地引孔夫子的话提醒你们:“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即便过往的人生留下了诸多的遗憾,未来的人生也还有的是加以弥补的时间。不论是高考的文化考试还是艺术考试,所有的成败得失与欣喜失落,从今天起,都因成为“往者”而失去留恋的价值,更失去遗憾的必要。
如果把“上大学”当作人生的阶段性目标,那么经过12年的应试教育,成功考进大学,就可以视为此前人生的阶段性胜利;如果把“上大学”当作人生的重要登高台阶,那么此前12年的奋斗与收获就已经归零,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已经重新确立。从未来更加漫长的人生来看,“上大学”这四年,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起承转合意义。
换言之,大学“上”得怎样,将直接决定着今后的人生“过”得怎样。一切慢待大学宝贵时光的作为,都将让未来的人生受到或轻或重的惩罚。反之,一切对大学宝贵时光的珍惜,都将让未来的人生受用无穷。
有太多的“双非”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同学们不知是否想过:什么叫“应用型人才”?自己现在“有用”吗?自己哪些方面可能“有用”、有多大“用”?
据说巴尔扎克说过,“人因为无能,才变得无用”。听闻人才市场流行,“只有无用的人,没有无用的专业”。他们讲的都是一个道理:人只有自己先“有用”,才能要求他人“用我”。
想清楚自己的潜能在哪里,然后刻意挖掘自己的潜能,放大自己的潜能,将“潜能”变成“显能”,让自己通过四年的学习,让用人单位很容易认识到你的“有用”、“好用”,甚至有“大用”,那你就有可能如愿成为人生的赢家。
反过来,尽管读的是“应用型”大学,学的是“应用类专业”,但直到大学毕业也身无专长,无技可用,那么,走出校门后的再学习与再发力,将注定是非常痛苦的,也是事倍功半的,甚至是悔之晚矣的。
同学们一定要切记:做人与做事,做人是前提,做事是结果,切不可以弄颠倒。儒家的理想人格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段名言是大家自中学时代起就已经耳熟能详。不知同学们是否想过,这段名言中的9个字的前后位置,绝不是随意的组合,其排列顺序不仅饱含深刻的道理,更富有严谨的逻辑。其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和严谨逻辑正是:做事先做人。
做人要有境界,做事要有格局。同学们作为在校大学生,对做人的起码境界一定要清楚:你不是一个人在学习,也不是一个人在生活。你是与一群与你一样,有理想、有抱负、有性格的同龄人,朝夕相处,共同成长,各自成才。四年中,你们既暗中较劲又客观合作,能做到既欣赏他人长处,又包容他人的毛病,是大学做人的基线。
因此,你一定要有容人之量,爱人之心,在善待同学的同时,赢得同学对自己的善待。一个在大学期间与同学形同陌路的人,不大可能成为事业上的强者,倒极有可能沦为孤家寡人。一个在大学期间就已经沦为孤家寡人的人,他很可能不出校门就没有了未来。
格局就是看事情不能只看到眼前、局部和细节,更要看到长远、整体和全局。常言道“登高望远”,讲的正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朴素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格局”既是眼界,也是气度。它决定着人的心境,更决定着人的层次。格局不大的人,纵是“行万里路”,也充其量是个邮差;纵是“读万卷书”,也最多是个书虫。
同学们,公元2020年无论是对中国人,还是对地球人,乃至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已经或必将产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影响。或许不久后的某一天,人们在谈到“公元2020年”的时候,会以“闹新冠肺炎那年”来直接取代。而届时已经成家立业、甚至功成名就的你们,一定会充满自豪地对后人说,“我骄傲,我是那年考上大学的!”
我深信,你们既能在新冠疫情期间高考成功,就定能在未来一次次的人生“大考”中所向披靡!
前一篇:上周要闻点睛:波谲云诡
后一篇:他的中招,丝毫不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