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边看边听以色列(3)

(2019-02-03 09:31:33)
标签:

以色列

伯利恒

游记

分类: 搜奇游记
  在以色列那些天,有两晚住在巴勒斯坦自治地伯利恒。一则要在此参观号称天下第一教堂的“圣诞教堂”,距今2019年前,耶稣就诞生在里面的马厩里。二则以此为根据地,往返于伯利恒与耶路撒冷之间参观游览。
  为何不干脆住耶路撒冷,免得出入耶路撒冷与伯利恒时还得过检查站?得知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达成的默契,留点旅游生意给巴勒斯坦人做,免得除了圣诞教堂等少数景点,整个伯利恒几乎没什么生财之道。人穷就不好管,以色列人懂。
  吃惊是伯利恒这个巴勒斯坦自治地,竟有很多基督徒,而那座著名的圣诞教堂,亦归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管理。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远在欧洲的天主教和东正教会,对圣诞教堂实施“长臂管辖”。艾娜不无抱怨地说,我们以色列人想出钱来改造圣诞教堂,不行;巴勒斯坦人想出钱来改造,也不行。人家这是棵摇钱树,每年来这里朝拜的基督教徒,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徒,高达数百万之众,游客的数量更是数倍于此。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勒斯坦人“沾光”,而围绕圣诞教堂和基督教做各种衍生的生意,卖各种小工艺品,也是理所当然和自然而然。因此,在太多人的共同努力下,这里成为巴勒斯坦首处列入联合国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边看边听以色列(3)
  圣诞教堂位于伯利恒的中心马槽广场,建在一个叫“圣穴”的地穴之上。艾娜介绍说,各教对耶稣的去世处、受洗处都有争议,唯独对他的诞生地,一致认为非此地莫属。相传那个马厩从来就没有被移开过,只是被不断地维修。耶稣出生地上那个14角星,叫“伯利恒之星”,专门用来标识耶酥的诞生处。星上刻有拉丁文:“在这里,圣母玛利亚诞生了耶酥”。不过此星的历史只有三百来年,且曾经被盗,眼前这个,是百多年前复制品。14角星旁边,便是那个著名大理石马槽,大概就是你们中国人说的“产床”,耶稣2019年前就诞生在那儿。边看边听以色列(3)
  婴儿生在石板上,多少有些让人生疑,估计当时垫有草料什么的吧。再想,两千多年前,生娃条件与生活条件也就那样,劳动人民尤其,似也能够理解。
  圣诞教堂的门,低矮得任何人进去都得弯腰。艾娜说,那就是保留这道门所要的效果:每个进去朝拜的人,都得对耶稣鞠躬。不过,这一貌似合理的解释刚刚落地,她又认真地解释,这道门,其实记载了这座教堂的三个时代,大家可以从它最上方的拱门石条,到下方的方形门框,再到最低处那个所有人弯腰的门,可以看出这是刻意保留下来的历史痕迹。毕竟是联合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么,得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存。边看边听以色列(3)
  其实井民做功课的时候还听到一种说法,就是圣诞教堂被阿拉伯人占领后,他们觉得既然这儿是马厩,就正好在里面养马关羊,真就把它当马厩和羊圈用了。可是马厩也好,羊圈也罢,门太大,就关不住那些活物,于是原本供人进出的门,就给改成如今这样了。
  正疑惑彼时已同犹太人结仇的阿拉伯人,占领圣诞教堂后,为啥不把它改成清真寺,或干脆毁掉?又听艾娜说话了,原本,阿拉伯人是要把它毁掉的,可是当他们看见里面有幅当年的画,画着耶稣出生时,有三个阿拉伯人前来朝贺。他们推测,那三个阿拉伯人来自此地以东的约旦,就放弃毁掉圣诞教堂的想法了。
  想想这个说法或推测也有道理。耶稣出生时,伊斯兰教还没有产生,后来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分歧中,也还没有带上极深的宗教成份或成见。因而,当时一个犹太女子在伯利恒生娃,有阿拉伯人来朝贺,也是合乎理顺乎情的。边看边听以色列(3)
  井民想起艾娜曾经说过,因未婚先孕,玛丽亚不好意思待在犹太人圈子里,便从拿撒勒躲到了伯利恒。就听艾娜突然问,你们大概信了《新约》的说法,以为耶稣是上帝之子,他母亲一直是处女之身吧?
  这倒叫井民有点不好意思。因为真就是这么认为的。而且,在上大学时,学到中世纪经院哲学,得知在那些繁琐的经院哲学论题中,真就有一道是“圣母玛利亚是不是处女?”答案是背反的,论证就是否证,反之亦然。当时特吃惊,那些经院哲学家真想得出。
  犹太教与基督教不分,圣经《旧约》与《新约》搞混,确实是我等无神论者的惯常思维。
  广场前面有株巨大的圣诞树,昭示着圣诞节才过去不久。艾娜说,每年的圣诞夜,这儿都特别热闹。边看边听以色列(3)
  不禁想到,圣诞教堂被完好保存到今天,不仅供全世界的基督教以及天主教、东正教信徒朝拜,也为自治的巴勒斯坦带来丰厚的旅游收入。这不,总体上不信上述三教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汉人,不也源源不断地往这儿撒票子?在大中国境内,据说直飞特拉维夫的航班,每天就有五六趟。耶稣他妈,不管是少妇,还是处女,耶稣他爸,不管是上帝,还是约瑟,客观上都为后人留下笔宝贵的财富。
  在伯利恒住期间,晚饭后照例出来踩地皮。艾娜有“不要走远了”的告诫,但没有安全方面的忠告,就挡不住井民的好奇。
  酒店转角就看见,路旁有个标牌,用两种文字书写,一种是阿拉伯文,一种是俄文。心想,这么小个地方,咋会还有俄罗斯сувенир(纪念品)专卖呢?第二天问艾娜,惊讶得知,俄罗斯人在这一带的影响甚巨。不仅是此前曾在机场和一些公共场所看见俄语、英语与希伯莱语并列,在几十公里外的叙利亚,有俄罗斯军事基地,有数万俄罗斯姑娘嫁过去,有叙利亚政府将俄语正式列为第二官方语言,还有在这小小的伯利恒,竟也有400个俄罗斯姑娘嫁过来,酒店里能看到的十来个电视频道,至少就有两个属俄语。普京还在此设立了俄罗斯文化中心,推广俄罗斯文化,帮助当地人学习俄语,介绍当地青年到俄罗斯留学,就惊叹,俄罗斯的软硬实力还真是不可小觑。
  艾娜还说,前苏联解体后,那里及东欧的犹太人,大约有百万之多归化到以色列,他们大多是科学家、艺术家和工程师,对以色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百万之多,几乎占以色列犹太人总数的五六分之一,这影响,这作用,自然是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为过。难怪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到处可见俄文,到处可闻俄语。
  就理解了俄罗斯也是“中东玩家”的说法。尽管这个玩家可能不及美国强势,但他搞成事或许不行,搞砸事则一定可以。如果那事关系到他的利益,却没有邀请他参加,或没有征得他的同意,那事多半就搞不成。譬如旁边的叙利亚,俄罗斯在那儿搞的事情,远比美国和北约在那儿搞得更大。巴沙尔政权原本眼看就要被美国和北约搞下台,俄罗斯一介入,反倒坐稳了。
  在伯利恒与耶路撒冷之间出入,听艾娜一再提醒,我们脚下踩着的,就是“驴性”。也是因为她的四声问题,井民很久不解这“驴性”说的是啥。直到忍不住问详由,才知她说的是“绿线”,即半世纪前的六日战争,亦即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与约旦之间的停火线。
  艾娜的一再提醒有什么用意?慢慢想,细细品,终于明白,她在提醒远道而来的中国人,以色列自称的“防恐墙”或巴勒斯坦人称的“隔离墙”,是沿着双方停火线修的,以色列没有多吃多占,且目的正是为了防止擦枪走火,没啥不可以和不道德的。到底是犹太人,绕来绕去,都会绕回捍卫本族立场。边看边听以色列(3)
  途经一段蜿蜒的山路,车窗外尽是石头与杂草。却听艾娜指着说,这就是上帝给我们犹太人的“应许之地”。你们看,山上有羊,还有蜂箱,确实是个“流着奶和蜜的地方”。
  不好意思,井民把小眼睛瞪成了小飘窗,也没看见几只羊,更没看见几个蜂箱。反倒是,分明看见满山的乱石和石缝里勉强长出的杂草,连棵像样的树都没有。想必即便有羊,也是瘦骨嶙峋的山羊,即便有蜂箱,也只是星星点点的逐野花而立。
  百分百地确认,艾娜看出了中国客人的疑惑。因为她庚即就解释,上帝给阿拉伯人的应许之地,是藏着丰富石油的沙漠,让他们可以坐享其成。而给我们犹太人的应许之地……我们理解,这大概是上帝要我们犹太人通过脑子和智慧,来过上更好的日子吧。
  估计没多少中国客人听懂她这解释的内涵。因为这涉及亚伯拉罕两个妻子、两个儿子,以及今天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由来的故事。幸亏井民二十三年前有过“备课”,听来感慨犹深。
  头天晚饭前,艾娜离开伯利恒时,特地向中国客人说明,按照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约定,以色列人不可以到这边来。她有导游工作证,可以来这边做导游,但不可以在这儿留宿。每天工作完毕,得回耶路撒冷,明天早上准时和大家见面。
  第二天晚饭前,艾娜离开伯利恒时,颇为神秘地对中国客人说,明天八点钟大家准时出发,我们有一个重要的额外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