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约克纽约大英铁道博物馆日不落站起来 |
分类: 搜奇游记 |
从基斯利乘火车,途经利兹,一个多小时后,就到了约克。
约克是千年古都,人称“上帝之城”,牛叉程度可从美国纽约得知一二。据说当年纽约起名,就是受了英国约克的启发。自觉重复用约克名不妥,创造新名又不满意,干脆就弄个新约克。纽约,新约克,叫呀叫的,就叫出名了。
约克的可看处自然集中在古建、古迹。至于那些深藏其后的古老传说,因真伪莫辨无法采信,亦因纵是“背后”就无法看到。
小朋友或童心未泯的大人,可能会对约克这一街景感兴趣,那便是许多七歪八扭的房子。那些房子,房梁是斜的,门柱是弯的,墙面是凹凸的,可是看上去住在里面的人,丝毫没有危房之忧。此景引人猜想,那些房子到底是故意这么弄的,还是质量出了问题?不止一次想过,假如在别的地方,这类房子绝对不可能“屹立”,可在此处,它们竟是相当多游客心中的童话世界,或稀奇。
大概是因先前看过巴黎、罗马、佛罗伦萨等欧洲古城,尤其是才看过大英的爱丁堡,再看眼前的约克,就觉得它再古,也古不到哪儿去。尤其同为大英名城,爱丁堡那种悠久、神秘、诡异的魔幻气质,少有能与之比肩者。
幸好约克有座铁路博物馆,全称“大英铁道博物馆”。想必是与日本人合作弄的吧,标牌上只有英文和日文,陈列中最先进列车是日本的新干线,牛冠全球的中国高铁,没在此处占有一个展位。后来听说展厅里有中国内燃机车头一辆,“东风系列”某型,遗憾是井民已经离开,再也回想不起看过的哪辆是。
该博物馆位于约克火车站旁边,据说原本就是火车站的部分。可得提醒下,建于一百多年前的约克火车站,可是当时的世界最大。就算现在的车站已是没有最大,只有更大,约克现车站的庞大和宏伟,也还是带着昔日的大气。
不提当年好汉勇了。就说出了车站一转拐,就进入大英铁路博物馆。先看到进门处排长队,以为是买票,走近才知,门票不用买,自愿捐赠。“自愿”后,顺利入场。
眼前的景象着实震人,至少上百辆各型机车,或整齐划一,或横七竖八,或单独栖身,或并肩而立,占满了偌大的展厅。因陈列是火车头及车皮,展示的是铁路近两百年发展史,因而地上有道道铁轨,顶上有各种货物或铁路专用招牌,墙上有大量不同时代的广告,还有多型车站大钟、巧克力售卖机等。每隔几个大型展位,就有用集装箱做成的餐厅或酒吧,已有观展者早早地坐在那里用餐。巨大主展厅旁,是铁路专用设施、火车零配件等的分展厅,规模也是非常了得。粗略估计,大小零配件,以及图片实物之类,怕也得成千上万吧。
当下心里就暗推了几分钟,最后得出结论,估计是谈不上参观,更谈不上详细了解,仅是把主副展厅逛上一遭,一个上午也未必得行。
自然就只有走马观花了。
这么说吧,这里陈列了几乎整个英国的铁路两百年发展史。鉴于英国铁路在世界铁路中的历史地位,一定程度也可以说,这里浓缩了世界铁路发展史。1865年的马拉火车,1903年的机车,1914年的机车,此后各个年代的机车,蒸汽机,内燃机,电力机等等,都实物摆在那儿,任人观看、拍照与触摸。
擅长飞机发动机生产的罗罗(RR)公司,百来年前就造出的火车机头;曾经创造下一小时九十英里世界纪录、至少该纪录无人打破的蒸汽机车;曾经由铁路创造出的一个行业、即列车邮件或邮件列车;各个卧室均专设进出门、相互间没有连接通道的卧铺车;水果运输、牛奶运输的专用列车,其中专门设计的香蕉专列,从采购地的青生,到英伦熟黄,中间是靠列车自带的热气催熟;二战中被德国炸毁的列车,留下一节伤痕累累的车皮,昔日被炸处的那段铁轨,以及整个被封起来的地皮;一节车厢肚子底下有条专设通道,供参观者从下面仰望列车底部的奥秘;铁路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接站专用出租车,有马拉的,有人拉的,也有电力推动的;用于车站货物倒腾的人力板车,柴油板车,电力板车等等,纵向是可看铁路发展史,横向上可知铁路于今体量,宏观上可得铁路这业的整体印象。
有了铁路,就就了铁路拉动的产业。旅游,观光,度假等,皆随铁路的发展,迅速形成并日益兴盛,广告也就应运而生。数百枚早期的广告,有用手绘美女招引乘客去打高尔夫的,有用食物勾引乘客去吃异域美食的,有用亲情唤起乘客远赴异乡探亲访友的。
也可以看出,至少在铁路发展的某一阶段,乘坐火车出行,是比较奢侈的。两幅全景式的油画,生动描绘出当年云集在车站的乘客,大多是达官显贵,就连他们牵着的狗儿,也都是犬中名宿。后来乘坐火车出行大众了,就有了拥挤的车站,堆积如山的行李,以及等待上车时睡在行李上的孩子。
有了火车,就有了火车出的车祸。一幅手绘,准确记载了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因什么原因,火车出轨了,车祸发生了,用以警示后人。也有一段器件,原是一段轴什么的,尚未使用,就断裂了,作为废品,也作为教训,在旁边的展厅里陈列。
难得是陈列的机车,车头,车身,零件,部件等,都大多锃光瓦亮。是他们没事就按着那些东西使劲擦吗?抑或是他们原来就把那些东西建造得青春不灭?回想起看过汉普郡的国家汽车博物馆、德比郡的飞机展,以及利斯的皇家游艇展,以及七年前在苏格兰看过的捷豹汽车五十年展等,得到的都是这个印象,展品都不论年事多高,均一律闪亮如新。让人对生产者和使用者,除了叹服,就是敬佩。
突然想起,人路是谁发明的?不可详考。因为鲁爷说,世上本无路,人走多了,就有了路。马路是谁发明的?不可详考。因为按鲁爷的逻辑,世上本无马路,马走多了,就有了马路。公路是谁发明的?似更不可详考。最初的公路,人在走,马也在走,甚至牛羊也在走。后来,汽车在走,自行车在走,摩托车在走,电瓶车在走。再再后来,高速公路,只有汽车走,一些国家如欧洲多国,也有摩托车走。总之,公路是大家走,你可走,我也可走,官家可走,民家也可走。公家走,不是私家走,大家走,不是一家走,所以叫公路。追溯到最初,问谁是公路发明人,显然是无解之问。当然,高速公路作为公路之奇异品种,当是有发明人的。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发明人是希特勒。呸呸呸,不相信。
唯独铁路,它有明确的发明人。它上面走的车,下面压的轨,都有具体到姓啥名谁的发明人。从这个意义上说,铁路是一项独立的,完整的交通方式,而这个方式中涉及的火车、车轮、轨道的建造,及运营和管理等,最初的玩家,都属于英国人。
英国人瓦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蒸汽机,英国人德里维斯克发明世界上第一个矿用火车,英国人史蒂文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铁路运火车,英国城市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客运铁路。作为火车头、车轮和轨道的发明国,英国有底气更有理由把火车或铁路的历史,用实物陈列出来。参观此两百年铁路发展史展,会对为何工业革命暴发在英国,工业革命时的英国何等了得,以及随后大英帝国为何“日不落”等,有个物质性的了解。
想想英国人玩火车玩得呼儿嗨哟的时候,我们的男人还在留猪尾巴辫子,女人还在裹小脚,同胞之间还在你打过去我打过来,外族还在把我们打得东躲西藏,就倍加觉得,距今69年前的“站起来”,乃是何等重要的历史性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