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誓学婴儿
(2018-06-01 07:15:12)
标签:
老子婴儿六·一节君子理想人格 |
分类: 个性随笔 |
今天六·一,别拦我,我要回去。回哪儿去?回襁褓中去。咋不回少先队那儿去?他们太大了。咋不回幼儿园那儿去?他们也太大了。我要回婴儿去,回赤子——也就是光屁股娃娃去。
你是在说梦话么?不是。是在践行老子的观点。
老子说,做人若能像小溪般,静静地流,默默地行,好德行就得以保存。如此,境界也就接近婴儿,纯真,自然,不作。老子说,大人能像婴儿那样,内质凝精聚气,外表柔和温顺么?能像婴儿那样,终日一副无欲无私的坦然与安详么?他没说能不能,估计至少是多数大人不能。老子说,每当大风暴来临前,我的小舢板就会赶紧靠岸躲避,小小舢板咋能跟风暴对着干?这一招是跟谁学的?婴儿。婴儿虽然不会走路,但晓得独自行动的危险,干脆就躲在妈妈怀里保平安。老子说,大人经常拜倒在圣人脚下,倾听圣人的每句指示,殊不知,圣人正拿大人当了不懂事的婴儿。老子的真实意思是,圣人这是在污名婴儿,因为婴儿绝不会膜拜谁。老子说,大人多半觉得婴儿柔弱,可是,毒虫不咬他,猛兽不伤他,恶鸟也不啄他,婴儿的生命力顽强着嘞!老子说,你看人家男婴,小公鸡尚未打鸣,小鸡鸡就能够傲然挺立,那是人家精气充足,非是懂得女色。老子说,你看婴儿成天嚎哭,嗓子却始终嘹亮,不见半点嘶哑,那是婴儿的自然之气,发自肺腑,借道嗓管。老子说……
不说了。再说,就不是井民在说了。反正在哲圣老子心中,婴儿是大人的榜样,大人是婴儿退化。大人一点儿优点也没,完全就是婴儿的长歪。
陈鼓应先生说,《老子》五千言,一部精炼哲学诗。陈先生浪漫了,不好好说话了。其实《老子》五千言,不也是一部精炼的理想人格诗么?老子以千分之一的比率,郑重又诗意地提醒,大人的理想人格是婴儿。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大人要向婴儿学习,向婴儿致敬,努力把自己修炼成婴儿。
所以别拦我,我要回到婴儿去。
在六十多年的长大过程中,我离婴儿越来越远,事实上也越学越坏。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见风使舵,学会了以貌取人,学会了苟且偷生,学会了忍气吞声,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学会了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学会了向他人兜售心灵的鸡汤而自己拒绝品尝……还自以为是成熟老练,殊不知是倒退堕落,与婴儿的含德之厚、得道之士、守静至柔、返朴归真、柔弱处上等大堆美德相比,无地自容,惭愧万分。
一度曾醉心于《论语》,以为孔子嘴里的“君子”,是最为理想的人格标杆。不光是他连说百多次,只比他那个“仁”说得少那么一点点,还因为他明说自己不是君子,德性弟子颜回不是君子,甚至圣贤尧舜也不是君子,君子就是个可望不可即、却有强大昭示力的境界。
今天突然发现,老子的理想人格是孩子,且特指比孩子更小的孩子、光屁股的孩子、赤子和婴儿。比之孔子的君子,老子的孩子、赤子和婴儿,还要更有幽远意涵,更有真情实感,更有参照价值。因为婴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更因为婴儿是每个人的曾经。孔子立的那座君子高峰,无人能真正登顶,老子树的这座婴儿山丘,随时可学习借鉴。
与老子相比,孔子表面上是在教人变成熟,实际上是在唆人变世故。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无非就是告诉大人,越老越老练,越老越成熟么!他咋就能断定,人会这样顺着长大呢?他咋就看不到,人也会倒着长大呢?譬如老人变坏,或坏人变老啥的?
老子就不这样。他半点都不提大人的好。反倒多次告诫大人:欲想修炼成人么?看看婴儿。欲求怎样修身么?学学婴儿。
老子给人的修炼指了另一条路:从老年到中年,从中年到青年,从青年到少年,从少年到童年,从童年到婴儿。在老子眼里,世俗的所谓“成长”,其实是一个趋下的过程,甚至是一个堕落的过程。大人非但精神上江河日下,身体上也外强中干。成年人赖以自豪的成熟、足智、稳重,强健等,统统被老子踢飞。在老子眼里,成熟是世故,足智是狡诈,稳重是保守,强健是表象。完全可以推知,“小大人”是老子的最恨,“老还小”是老子的最赞。
老子之所以高看婴儿,低看大人,想必是将二者拿来比较过。延伸至今日,可知至少有——
婴儿不说谎,说谎是大人。婴儿不逃票,逃票是大人。婴儿不会行贿受贿,大人会行贿受贿。婴儿无所谓好坏,大人才有所谓。婴儿对自己的长相不在意,大人对非常在意自己的长相。大人虚幻,婴儿实在。大人有想多了,婴儿没有。大人有见风使舵,婴儿没有。大人有以貌取人,婴儿没有。大人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婴儿没有。大人需要封官许愿,婴儿不需要。大人需要心灵的鸡汤,婴儿不需要。大人靠所谓远方和诗来麻痹自己,婴儿靠母乳牛乳来灌饱自己。大人有文凭鄙视链、职务鄙视链、地域鄙视链、长相鄙视链、衣着鄙视链、居住小区鄙视链、私家车鄙视链等等,婴儿没有。
有老人变坏,有坏人变老,唯独没有婴儿变坏,或坏人变婴儿。叫婴儿不能干的事,婴儿通常都会遵命,大人就不,偏偏要闯禁区,吃禁果,踩红线。婴儿没有职级,没有职称,没有荣辱,随便贬或赞,臧或否,真正是无欲则刚,或心底无私天地宽。同样是手,大人用来捞名捞利,婴儿用来握汤匙抓妈妈。同样是嘴,大人用来阿谀奉承,婴儿用来呼唤爸妈。同样是眼睛,大人用来察言观色,婴儿用来认识世界。同样是脑,大人用来愁天垮下来,婴儿用来盼妈妈回来。
不要以为大人知道多,就一定是成熟和老练。按照知之越多、无知越多的道理,大人无知更多,因他知道更多知识空白的存在。认识好比吹气球,气球吹得越大,与外界接触面也就越大,因而大人经常为自己的无知备感烦恼,婴儿却丝毫没有这种烦恼。大人脑子里装了大量无用、无益甚至有害的知识,婴儿脑子里没啥无用的,尽都是些效用极高知识……
哪怕是大人用于形容婴儿的词汇,也都尽是些好听的,足见大人打心眼儿里对婴儿艳羡:天真无邪,天真烂漫,活蹦乱跳,活泼可爱,冰雪聪明,天资聪颖,赤子之心,童言无忌等等。相反,形容大人的词汇,那才叫个不堪,足以透射出部分大人对另部分大人的憎恶:老奸巨猾,老谋深算,为老不尊,年老体衰,年老色衰等等。
照老子的逻辑,今天部分大人骂另部分大人“巨婴”,完全就是对婴儿的污蔑。婴儿若有知,应当向大人讨要说法。“巨型婴儿”怎么啦?是说大人长成巨型婴儿么?真正大人能长成这样,那倒好了,说明他真的是修炼到家了,问题恰恰是在这部分大人身上,连一丝丝婴儿的美德都没有。
网民有言“人生七十如赤子,万里长征才开始”。井民虽还有点时间才“开始”,但提前做好向婴儿学习的准备,则是必须的。所以趁六·一来临,一路狂奔,跨过中年、青年、少年和童年,直接向婴儿当面求教。
前一篇:被手机所玩者
后一篇:时代在色彩更迭中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