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澳洲说官感(7)

标签:
黄金海岸华纳兄弟影城华谊兄弟4d电影赛车表演 |
分类: 搜奇游记 |
就坐车,去了黄金海岸。
看到海滩上的沙,沙的颜色,突然觉得,说人家“黄金海岸没黄金”,也不咋对头哈。较真地说,它没有你说的那个黄金,但有俺说的这个黄金。你说的那个黄金,是能挂在脖子上的黄金。俺说的这个黄金,是可以踩在脚下的黄金。你说的那个黄金,通常论成色尤其是含金量,俺说的这个黄金,一般指颜色尤其是口岸。
绵延几十公里的细软白夹黄海滩,在朝阳和夕阳照射下泛着耀眼的类金光,全年无酷暑亦无严寒因而终年宜游宜居的海岸,非但在澳大利亚境内不多见,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为数不多。因而,“黄金海岸”,也是“黄金口岸”。

事实也是如此。该“口岸”被发现内涵价值和大规模开发,也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可是如今再提到它,摇头表示“没听说”的人,可能就会被耻笑“老土”了。这一点,中国的地产商们最敏感和超前,仅井民的狭窄眼线所及,就己见湖北十堰的黄金海岸、福建漳州的黄金海岸、山西太原的黄金海岸、浙江绍兴的黄金海岸……相信老板们心中的“黄金海岸”,完全等于“黄金口岸”。因其开发的楼盘所在地,因离海老远因而不存在“海岸”。
据说这也是库克当年登陆过,后又看走眼的地方。库克当年登陆地,虽也在今黄金海岸范围内,但刚好是个少见的风高浪急、礁石嶙峋处。或许还有天气不给力的原因,使得库克忧伤地认为,这地方连站稳脚跟都难,就不要说安家立业了。
也就短短二三十年光景,“黄金海岸”被叫响,庚即成为“黄金海岸市”。一段海岸迅速升格为一座城市,似也全球少找。如今的黄金海岸市,有九倍于威尼斯的适航水道,大小二千余座城市公园,大型主题游乐园三个,大型植物园一个,世界最高住宅大楼一栋。“华纳兄弟影城”每年吸引全球数百万兄弟姐妹,“冲浪者天堂”已成全球冲浪爱好者心中的最佳用武之地,来自好莱坞宝莱坞以及中国的明星已有不少在此购置豪宅。
黄金海岸市崛起的速度,堪与中国的深圳,阿联酋的迪拜相提并论。
在这里,井民第一次坐直升飞机,用肉眼,对黄金海岸市做了次凌空扫瞄。窗下的海滩确实是一望无际的金黄,前赴后继涌来的潮水总是白浪领跑,远处的大海一派几无杂色的湛蓝,海滩上嬉戏的红男绿女,海浪中起伏的各路勇士,岸边的高楼大厦,来往如梭的车辆,间杂在房舍与街道间的绿茵,以及与大海色调一致的天穹,在十几分钟时间内密集涌入眼帘。
既有上去,就有下来。下来后,去了华纳兄弟影城。这些年在团结学院路67号打拼,近水楼台,耳濡目染,“电影”这老派又时尚的玩意儿,渐被环境强劲而坚韧地置入脑际。超人、蝙蝠侠、兔八哥、哈利波特啥的,即使没见过,也不好意思说没听说过。4D电影、《约克军曹》《警察学校》《卡萨布兰卡》《碧血黄沙》《伊甸园之东》《无因的反叛》《巨人》《蝙蝠侠》《黑客帝国》《哈利·波特》等,要么看过,要么听人提起过。
尽管如此,还是没想到,这些个乱七八糟的印象碎片,竟都能在华纳兄弟影城亲眼看见,甚至亲密接触。
影城的大门口,有多面国旗飘扬。五星红旗赫然在目,亲切感油然。华纳兄弟这么亲华?小感动之余是小好奇。得到的回答竟是:此处国旗以游客数论上榜和位次,“上榜”者为游客数相对最多国。这么说来,井民对五星红旗上榜,也有份贡献了?不禁自豪感弥漫。

花了大半天时间在影城瞎逛,方才知道,该影城与洛杉矶环球影城相比,相同处是满足人们对拍电影的窥探欲,利用这种人欲再挣电影副产品的钱;相异处是此地更重满足儿童娱乐和成人体验欲,利用这加倍人欲再挣电影影响力的钱。
说白了,都是挖掘电影的剩余价值,发挥电影的边际效应,都是把电影的潜值吃干嚼碎尽吞。而能做到这一步,前提是必须有强大的电影工业做铺垫。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得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列位看官须知,影城的老大“华纳兄弟”,可不是通常的“兄弟”,甚至不是通常的公司。旗下拥有华纳影业、华纳兄弟制片厂、华纳兄弟电视公司、华纳兄弟动画制作、华纳家庭录影、华纳兄弟游戏、DC漫画公司和CW电视台等,论电影的生产力和连带产品的制造力,譬如眼下这“影城”的规模和影响,就不难想像该“兄弟”是何等的膀大腰圆。听说就连中国的“横店”,也有它的股份三成。而中国的电影,若《疯狂的石头》《赤壁》《投名状》等,也有它的资金掺和。
就看眼下那么多说着乡音的同胞,为该影城贡献着滚滚澳元,可他们在整影城所能见,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影视人物形象,抑或衍生品和附带玩法,几乎都没有让我们自信的痕迹。就想,哪天我们的“华谊兄弟”也在境外建座影城,里面的建筑造型多亭台楼阁,人物形象多黄皮肤黑眼睛,玩法有抽陀螺、跳橡皮筋、滚铁环之类,届时从电影角度提“文化自信”,就非但自信,还他信了。不过,这得有个前提,那便是华谊兄弟的产品《手机》《天下无贼》《一声叹息》《可可西里》《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类,得全世界卖座,而非只中国叫好。
华纳影城的非电影部分,即沾光电影、依附电影的内容,估计其利润贡献,也不会在直接相关电影部分之下。看娃娃们在儿童乐园玩得多开心,过山车前总是排长队,惯性滑车上总是满座,跳楼机上总传来尖叫,“激流勇进”里总听闻笑声,甚至连戏水池里、比萨饼店和冰激凌摊外,都密布儿童和他们的家长。就当知道,追根溯源,在拍出大量卖座电影后,预先从未想象到的利润,也会被那些电影带出,甚至最终超过电影本身的贡献。

甚至成年人,也在影城有与电影关系不大的愉悦体验。否则他们中无娃可带的多数,就不可能成为影城的另一金主。这就得提到4D电影观看,以及赛车表演。
坦率地说,该影城的4D电影,并不那么逼真得让人身临其境。且内容较单薄,片长也不够。这或许是艺术问题,或许是技术问题,或许是两样皆有的问题。只不过在大堆好看好玩的内容中,该体验无非是可供的选择之一。若观众特好窥探拍电影那一口,选择去看《警察学校》拍摄时的部分再现,模仿的演员,隐藏在观众中的托,即时表演与摄影的结合,相信能让人大呼过瘾。可惜,因时间关系,井民放弃了后一选择。

那个观看人数最多的赛车表演,在一个不比网球场大多少的坝子上,本是不可能竞速和炫技的。可是,影城就有那么地别出心裁,弄些演员来当赛车手,或弄些赛车手来当演员,硬是把那几辆赛车,在巴掌大的地盘上,开出惊心动魄的效果来。当然,效果也借鉴了拍电影的技法,车后冒出的滚滚浓烟,加油站房顶的冲天大火,急速急停的赛车几度险些撞上路人,全程连同观众参与和表情全程直播,以及赛车的急停、漂移和亨特式起步等高超技术,都让原本相当于游泳池里赛飞艇的“赛车表演”,收到了“赛车”和“表演”的双高效。
当然,此处“高效”,指的是园主盈利与观众喜爱。
前一篇:走马澳洲说官感(6)
后一篇:走马澳洲说官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