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悲伤墙边说悲伤

(2017-10-31 21:46:00)
标签:

十月革命

普京

悲伤墙

久加诺夫

分类: 好看时评
  10月30日,是俄罗斯“政治镇压受害者纪念日”(День памяти жертв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репрессий)。俄议会1991年做出该纪念日的决定,为的是纪念1937—1938年间的政治镇压受害者。尽管该段史称“大清洗”的血腥史,理论上已经不属于俄罗斯,但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其强烈的余音,必将永远回荡在俄罗斯大地。从那时起,每逢纪念日,都会有俄罗斯高官现身纪念现场,发表谴责和反思色彩浓厚的讲话。“高官”既包括总理小梅,亦包括总统普京。
  距今十年前的该日,普京首次以总统身份,对“大清洗”做出正式表态:“我们所有人都应当记住这一历史悲剧,但不是悲剧本身。之所以需要纪念,是因为我们应该清楚,为了国家发展和进步,选择更有效的道路需要政治上的争论,需要大辩论,需要交换意见和斗争,但所有这些都应该是建设性的,而非具有破坏性的.……这样的悲剧曾在人类历史上反复上演,其原因是那些看似吸引人的空洞理想被置于人类的基本价值观——珍视生命、人权和自由之上”“现在终于等到了所有人都认识到这是场民族悲剧的时刻,我们应永远铭记这一历史教训并使之不再重演,这是所有人的责任”“大清洗”的遇难者们“是有着自己观点的民众,他们并没有害怕说出自己的观点,他们是民族最优秀的人物”……悲伤墙边说悲伤
  今年的纪念日,恰逢有关方面和艺术家精心打造的“悲伤墙”落成,普京与基里尔主教、莫斯科市长等人一道,在“悲伤墙”前默哀、奏曲、献花,并发表篇幅不短的讲话。在今日俄罗斯总统官网上,刊有该讲话的全文。内中观点与十年前一脉相承,但此次似乎讲得更重、也更锥心。譬如以下语句(大意):悲伤墙边说悲伤
  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来说,重要的,是要知道和牢记我们曾经有过这一段悲惨的历史:大量的国民,庄园主、工程师、指挥官、神职人员、政府官员、科学家、文化名流乃至普通工人、农民,被宣布为“敌人”,或被杀害或致残,或被投进监狱或关进集中营;令那么多人失去自由甚至生命的,却是些完全站不住脚的、甚至十分荒谬的理由;这种可怕的悲剧决不能从我们国家的记忆中抹去,同时更不能以任何“人民”或“理想”的名义开脱;当年那些下令和实施政治镇压者,手中并没有任何靠谱的理由,更没有任何合法的权力;……
  如下内容(大意),酷似为俄共量身定做:
  反思当年的悲剧,我们不禁要问,它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在一个国家里,百姓之间,邻居之间,甚至同事之间,会互相攻奸、相互杀戮?为什么建立一个自由和公平世界的美好理想,会导致那么人的流血和死亡?人们曾梦想着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贫穷、没有战争的世界,然而,如此动人的梦想为什么竟变成那么多人的噩梦?……
  普京还特别提及,我知道,“大清洗”将长期被研究,但它应当被纳入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的总结和反思范畴。“让上帝帮助我们从过去的100年中,从100年前开始的那场悲惨事件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将帮助我们永远不会重复我们祖先的错误。”悲伤墙边说悲伤
  很显然,普京采纳了这样一种观点:“大清洗”虽然暴发在距今80年前,但它的种子早已在距今100年前埋下。即斯大林负主责,列宁也脱不开干系。
  普京还透露,两年前,俄联邦政府就决定,设立专项基金和建立纪念碑,将那段不幸的历史固化和物化,以让子子孙孙永久铭记,以让类似悲剧不再重演。
  “悲伤墙”建在莫斯科市中心的萨哈罗夫大街,是座刻有幸存者和死难者象征的青铜浮雕。墙上用不同的文字刻着“记住”,还有中文的“铭记在心”。有俄媒称,当年是国家犯的错,今天该由国家来改正。悲伤墙边说悲伤
  同日稍早,克里姆林宫召开民间社会发展理事会和全俄人权工作会。普京在会上还说,“政治迫害纪念碑的落成典礼正好在十月革命诞辰100周年,显得尤为重要。我希望这个日子将被我们社会认为,总结分裂国家和镇压不同政见者事件中,成为克服这种分裂的象征,象征着俄罗斯历史的相互宽恕和接纳,以及它的伟大胜利和悲惨的负面。”他还说,俄罗斯必须记住发生在苏联时期的这段政治镇压历史,因为它直到现在都是对人民的打击,任何人都没有任何理由为其辩护。悲伤墙边说悲伤
  不知正密锣紧鼓地筹备十月革命百周年纪念的俄共,听了普京上述这番话会作何感想和反应。同时也让人心生好奇:有普京昨天的讲话在先,届时,俄共主席久加诺夫会怎样面对同一历史。有人分析,他可能会谨慎地将列宁和斯大林切分,再将斯大林的“大清洗”与他的建国卫国业绩切分,以及对二人是非功过“三七开”之类。但仔细替久加诺夫设身处地一番,也不难得出结论:尽管苏共已经解散,苏联已经解体,只在理念上承接“二苏”衣钵的俄共和他本人,还是很难完全站普京一边,同时也很难单独站一边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